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

上传日期:2018-05-11 14:55:32 / 研报作者:齐晟龙硕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pdf
大小:82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报告:从银行报表看监管洗礼下银行行为变化-180510(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根据上市银行2017年报和1季报表内外资产负债的规模、结构和同比,本篇报告着重分析以下4个重要信息:  
        1.上市银行负债指标矛盾背后的逻辑:1季度银行报表中,银行负债压力的量价指标存在明显矛盾。我们认为矛盾背后有着逻辑可寻。第一,由于会计准则的改变,国有行和股份行的净息差的参考性并不大。第二,1季度是各个银行争夺存款的主要时间段,吸收存款占比会有所走高。且4类存款中规模明显增长的为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两类成本较高的存款,而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规模却是下降的,银行负债端的压力难以言轻。第三,单从表内来看,银行的负债压力也没有明显加大,主要原因是在于原先保本理财的发行成本基本没有纳入有息负债的计算当中,一定程度摊低了银行此前有息负债付息率的中枢。  
        那么,为什么银行的负债压力越来越大呢?我们认为,表外负债对负债的补充能力和作用下降是造成2017年银行负债端压力明显上行的主因之一,而在2018年,表外业务向表内回归的趋势依旧明确,虽然或许表外负债在存量上依旧难以明显压缩,但是其增量贡献依旧有限,对于负债压力的缓释能力依旧较弱。  
        2.4类银行的负债压力仍然保持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国有银行:首先,根据各类银行的吸收存款占比,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吸收存款占比均改善了1%以上,这2类银行的负债稳定性在加强。其次,根据资产负债增长匹配度,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资负缺口基本在0%附近波动,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资产扩张带来的负债压力确实大于其他2类银行。再次,从有息负债付息率的环比变动上看,近一年来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负债成本节节升高,且增幅明显大于其他2类银行,进一步说明股份行和城商行通过增加高成本负债来匹配自身业务需求。我们认为,"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国有银行"的规律继续保持。  
        3.金融体系的同业融资压力有所缓释:首先,同业资负占比的缺口收缩,同业资产在去年1季度基数并不低的情况下明显反弹,而同业负债在规模、同比和占比则均在1季末明显下降。其次,流动性自上而下,逐步放松,国有银行的同业资产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在规模上均存在正向增长。再次,同业资金的稳定性增强,国有银行明显增加了代表期限较长、流动性释放更为稳定的存放同业资产。我们认为今年1季度以来,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的稳健性提升。  
        4.应收款项类投资调整已现,后续银行资负变动的协调性有望增强:根据年报中有披露的银行结构化主体的投资情况,进一步细分不同标的的投资变动。第一,从投资他行理财的规模看,4类银行均有明显下降,股份制银行降幅最大,这个理财年报中同业理财的变动相吻合。第二,对于资金和资管计划,整体变动并不大,股份制银行该项规模小幅下降,而城商行的该项规模小幅提高。第三,资产支持证券和信托成为2017年结构化主体投资中的最大赢家,规模出现了明显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监管压力之下,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资产结构已经开始变动,资产支持证券类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同业理财的收缩。从4类银行的角度看,股份行和城商行资产端的监管压力最大,其中,股份行的非标类资产在2017年已经开始调整。我们认为,虽然表外资产整体规模的收缩空间仍然较大,但是随着金融监管的实操性不断加强,银行资产和负债将逐步调整地更为协调,银行非标投资的压缩,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改善,从而有助于金融监管背景下债券市场的平稳过渡。  
        总结而言,虽然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但从有限的信息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银行负债指标的数据看似矛盾实际存在清晰的变动路径,4类银行负债压力仍存,但难言进一步恶化,金融体系同业资金的流通性有所好转,以及随着2017年4季度新一轮金融监管的兴起,银行资负状况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结合以上分析,并回顾17年以来金融监管对于银行行为和债券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17年的关键词是银行负债压力,但到18年随着金融监管的深化,以及23号文等更多相关部委政策的配合,18年的关键词已经切换为融资规范与限制,银行负债压力对债市投资行为影响的剧烈程度将继续缓释,债市参与者之间的流动性内生改善的逻辑仍将持续,资质较差的融资主体信用风险或将继续发酵。  
        风险提示事件:监管风险超预期,资金面超预期收紧,经济增长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