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23期(总第289 期):密切关注新兴经济体新一轮金融风险-180511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23期(总第289 期):密切关注新兴经济体新一轮金融风险-18051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23期(总第289 期):密切关注新兴经济体新一轮金融风险-180511(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密切关注新兴经济体新一轮金融风险
近日,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出现断崖式下跌,引发金融市场广泛关注。从数据看,2018 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累计贬值达18%,而从美联储最新一次加息(3月21 日)至今,比索对美元贬值达10.6%(图1)。在阿根廷中央银行向市场抛售5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连续3 次加息都无法阻止比索继续贬值的情况下,阿根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提供300 亿美元预防性信贷额度支持,以帮助支撑该国货币并稳定债务市场。
除阿根廷外,今年以来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货币汇率均出现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走势向好,通胀预期转强,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加快,美债收益率上扬,美元汇率走强,都是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此次汇率贬值再次暴露了以“双赤字”为特征的部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脆弱性。
所谓“双赤字”是指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并存的情况。以阿根廷为例,该国近年来持续处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并存状态,2017 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和6.5%。除阿根廷外,巴西、南非、乌克兰等新兴经济体也长期存在“双赤字”问题。IMF 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国家的“双赤字”问题在过去5 年不仅未有好转,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图2)。这些国家也是国际金融协会(IIF)警告的金融风险最大的国家,可见其经济脆弱性属积重难返。“双赤字”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一方面,贸易赤字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逆差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又导致货币贬值压力增大,政府不得不消耗大量外汇储备和财政开支用于维护汇率稳定,结果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