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国际-银行业: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及监管数据解读-180515
《招银国际-银行业: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及监管数据解读-18051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银国际-银行业: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及监管数据解读-180515(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 月贷款利率回升,但首季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收窄。根据央行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 月非金融机构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较去年12 月上升22 个基点,其中一般贷款/票据融资/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分别回升21/35/16 个基点;前3 个月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逐月增长。不过,银保监会披露的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今年首季净息差为2.08%,环比下降2 个基点。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负债端对存款的日趋激烈及定期化趋势,带来付息成本上升。截至今年3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较上年末低0.3 个百分点,至8.7%,其中中长期存款在增量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展望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降准置换MLF 带来的银行融资成本的降低及释放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压力,另外在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情况下,银行吸储能力将有所增强;同业市场利率预计趋于平稳或小幅下行;贷款价格将在成本传导推动下持续回升,预期净息差将有所拓宽。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情况基本稳定。一季度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不良贷款率环比小幅波动,今年首季末结束连续一年的持平状况,环比上升一个基点至1.75%,我们认为主要受到中小型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以及行业加强对不良确认的严格程度影响。不良贷款的未来面临的压力有所减轻,关注类贷款占比连续第六个季度环比下降,至3.42%,环比下降7 个基点。受IFRS 9 实施影响,行业拨备覆盖率环比大幅提升10 个百分点至191.28%。资本充足率较为稳定,一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环比分别下降3 个基点、7 个基点和1 个基点,至10.72%、11.28%和13.64%。
行业分化持续,大行优势明显。大型商业银行在净息差和资产质量方面的改善都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是唯一净息差环比回升的机构类型,较上季扩张3 个基点,至2.10%,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则分别环比收窄6 个基点、5 个基点及10 个基点。我们相信原因可归结于大行核心负债来源充足稳定,部分存款利率敏感性较低,以及贷款定价能力较强。同时,大行及股份行一季度在不良贷款率上环比分别下降3 个基点和1 个基点,至1.50%及1.70%,其他类型银行则有不同程度上升,资产质量上大行及股份行趋稳的态势更为明显。风险抵补能力方面,由于大行及股份行中A+H 及H 股上市银行更多,实施IFRS 9 后,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其他银行则环比小幅下降。我们重申看好大行的观点,首选工商银行(1398 HK,买入)。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有何变化:1) 从数量到价格,推动利率并轨。央行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下一步的任务,要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合一,完善Shibor 等基准利率体系,加强对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的监管,消除定价扭曲。 2) 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央行在报告的下一阶段政策思路部分,将上一季度提到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中的“去杠杆”更改为“调结构”,报告中指出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并多次提到“稳杠杆”概念。我们认为接下来宏观杠杆率将持续趋稳,央行将着重推进结构性去杠杆,这也为我们预计的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提供了实施环境。3)继续完善MPA 框架。央行将从2019 年第一季度起,将资产规模在5000 亿以下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 考核。由于此前央行一直对此类银行的数据进行监测,我们认为相关银行达标难度不大。



会员中心
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