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金能科技-603113-PDH扬帆起航,氢能+光伏助力可持续发展-210818

《国盛证券-金能科技-603113-PDH扬帆起航,氢能+光伏助力可持续发展-210818(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金能科技-603113-PDH扬帆起航,氢能+光伏助力可持续发展-210818(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增40.3%;实现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11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7亿元,同比增163%。 其中,2021年Q2单季营收26.4亿元,同比增49.4%,环比增2.5%,归母净利4.5亿元,同比增133.8%,环比下降5.8%;主因焦炭销售均价环比下跌1.6%,原材料中煤炭(价格环比+6.9%)、蒽油(价格+5.2%)价格快速上涨。 焦炭:产销稳步增长,原料煤价格上涨、业绩环比稍有下滑。 2021年H1,公司焦炭实现收入28.3亿元,同比增50.1%;其中Q2单季收入14.5亿元,同比增71.6%,环比增5.3%。 产销方面:公司H1焦炭产量/销量101.9万吨/107.4万吨,同比增6.7%/9.7%;其中Q2单季焦炭产量/销量52.4万吨/55.5万吨,同比增22.9%/25.7%,环比增5.7%/7.0%,主因山东省自2020年5月执行“以煤定产”政策,去年焦炭产量受限。 售价方面:公司H1吨焦售价2,633元/吨,同比增36.8%;其中Q2吨焦售价2,612元/吨,同比增36.5%,环比减1.6%。 成本方面:公司Q2原材料(焦煤)采购单价1,518元/吨,同比增47%,环比增6.9%,致使业绩承压。 炭黑:绿色炭黑陆续投产,量价齐升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2021年H1,公司炭黑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增88.8%;其中Q2单季收入5.8亿元,同比增124.8%,环比增12.6%。 产销方面:公司H1炭黑产量/销量16.8万吨/16.4万吨,同比增16.3%/17.7%;其中Q2单季炭黑产量/销量8.7万吨/8.6万吨,同比增24.4%/25.7%,环比增8.2%/11.0%。 售价方面:公司H1炭黑吨售价6,734元/吨,同比增60.4%;其中Q2炭黑吨售价6,778元/吨,同比增78.9%,环比增1.4%。 未来看点:21年5月,公司绿色炭黑循环利用项目(48万吨/年)已投产5条生产线,实现产能30万吨,其余产能陆续投产中;全部投产后,公司产能规模跃居全国第二,市场占有率将显著提升,话语权增强;且绿色炭黑性能优于传统炭黑,顺应炭黑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趋势,公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石化:聚丙烯试产成功,放量在即。 公司“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一期项目(含90万吨/年丙烯、45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主体装置基本建成,于21年4月陆续投产,7月首套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首次产品试产成功。 二期项目(含45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预计21年12月开工,23年12月完工。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公司业务将延伸至石油化工领域,对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氢能、光伏双布局,可持续发展再添一环。 公司进军氢能产业板块,21年8月公司全资孙公司金能化学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氢能综合利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对金能化学生产的工业副氢进行提纯、压缩、储运、充装,全面配套氢能交通产业发展,逐步扩大氢能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化工产业链,提升工业副氢附加价值。 青岛于20年12月发布《青岛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近期到2022年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中期到2025年完成氢能产业生态链和应用体系建设,广泛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深度应用,实现氢能产业集群式发展。 远期到2030年把氢能发展成为青岛市重要的能源品类之一,在交通、物流、发电、供热等领域得到全面的应用,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全国来看,氢能政策持续加码,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此举符合青岛产业发展规划,迎合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构建公司新业务增长点,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光伏产业链,21年8月金能化学投资建设“金能沐官岛渔光互补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包含1000MW海上光伏发电装置、配套100MW/200MW储能设施,兼容发展海水渔业养殖和生态旅游;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前)7.6%,优化公司电源结构的同时,也可为公司“大炼化”抵消碳排放指标,顺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 投资建议。 公司打造极具竞争力的3+3”循环经济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焦炭、炭黑盈利能力均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积极布局石油化工、新能源领域,实施“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产业战略布局,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随着青岛项目的建成投产,盈利水平有望显著抬升,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17.9/21.6/26.0亿元,EPS分别为2.10/2.53/3.05元,对应PE为9.2/7.6/6.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炼焦煤、焦炭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