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辅助生殖行业重大事项点评:规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支持高质量民营机构发展-210818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辅助生殖行业重大事项点评:规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支持高质量民营机构发展-210818(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辅助生殖行业重大事项点评:规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支持高质量民营机构发展-210818(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坚持“安全优质”,强调辅助生殖与妇产科业务及技术协同。 要求辅助生殖机构“稳妥有序”发展,预计民营力量仍不可或缺。 规范技术应用,牌照数量有序发放。 坚持“安全优质”,强调与妇产科业务及技术协同。 近期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明确新筹建辅助生殖机构原则上应设立在“具备较高妇产科等相关专科水平和综合医疗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或妇产科专科医院”。 考虑到2015年国家已明确规定新筹建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应当配置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广泛开展青少年保健、具备不孕症综合治疗手段、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机构),未来妇产科有望成为辅助生殖机构的必备科室,辅助生殖与妇产科技术协同及业务协同值得期待。 要求辅助生殖机构“稳妥有序”发展,预计民营力量仍不可或缺。 《规划》明确坚持公益属性,主要强调:①切实解决患者问题;②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内容及价格。 当前我国排名前五的辅助生殖机构(以周期数计)中的三家均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但从服务数量、质量及技术水平看,这三家营利性机构都是过去十余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考虑到我国辅助生殖行业起步较晚(只有30余年的历史),技术发展仍有进步空间(2018年我国IVF技术平均成功率仅约43%),未来行业技术突破和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民营力量及资本市场支持。 规范技术应用,牌照数量有序发放。 《规划》提出严禁辅助生殖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同时明确牌照数量有序发放,至2025年上海市机构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4家(即新增6家以内)。 国家自2001年正式颁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就强调“严格技术审批和牌照发放,严格管控技术引用,严厉打击非法技术应用,加强和规范行业规范”,并自2006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起之后的相关政策明确严禁商业化和产业化,到2021年出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主要强调:①牌照审批严格监管,合理控制牌照发放数量;②技术的应用严格管控,严禁非法业务(如性别选择,代孕,地下市场等)。 本次《规划》监管口径与此前一脉相承,国家对辅助生殖行业的政策保持连续性。 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公立+民营协同格局长期持续。 《规划》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开展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利好具备技术优势及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民营企业。 2009年国家新医改执行以来,10余年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各个政策层面支持社会办医。 2021年3月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及5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别强调“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国家层面自新医改以来鼓励社会办医的长期政策导向并未转变,预计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仍将长期维持“公立主导+民营补充”的协同发展格局。 风险因素: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并购整合不达预期、疫情反复下就诊人次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随着不孕率继续上行、支付水平提升、三胎政策出台等因素驱动,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明显具备量价齐升空间,长期市场规模在千亿元以上,民营优秀行业龙头凭借区域布局及营销手段灵活、品牌力突出等优势有望扩大份额。 建议重点关注具备管理、品牌、技术、医师优势,下半年具备潜在催化剂(收购预期)及业绩弹性(美国业务逐步恢复预期)的锦欣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