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

研报附件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pdf
大小:304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
文本预览:

《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汽车行业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造车新势力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研究-180521(40页).pdf(4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开放心态,重视新势力对产业链的影响:2015  年起,大量造车新势力开始涌现。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分歧极大,而在我们看来,这些观点更多的聚焦于分析一家具体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成功突围的可能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判断,企业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风险与挑战,但作为一个整体,细分市场突破是大“概率”事件,且其冲击的过程对汽车产业链将产生巨大、深远影响。对应的,汽车产业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经历强结构性调整,优质的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新势力与新市场的共鸣:新能源乘用车大类下已经形成了两大不同细分市场:消费市场与出行市场。二者产品属性、服务属性有着较大不同且未来分化有望加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进入者细分领域突破的难度。
        出行市场是新能源乘用车崛起阻力最小的方向,未来运营用车将大规模采用新能源车型。整车巨头纷纷布局出行市场,造车新势力中也已经开始明显站队。该市场从出现开始,就持续的对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巨大。
        消费市场下的企业定位又可细分为平台搭建型与品牌建设型两大类别。平台搭建型企业主打中端市场,极度重视用户培育;品牌向上突破较难,但针对高端竞品向下切入具备较强护城河;经营层面更加重视现金流质量。品牌建设型企业高举高打,面临着更加严苛的挑战;由于品牌定位原因,现金流或将持续承  压,但成长空间较大;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与短期内自身实力的有限成为核心矛  盾。
        各细分市场下新势力冲击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
        出行市场对于整车制造环节而言意味着价值链的重新分配。细分市场由个人业务转变 为企业业务。企业模式下一方面整车企业品牌力缺失,新势力突破壁垒较  低;另一方面车企在成本控制与质量把控方面的能力得到成倍放大,规模化整车集团巨头竞争优势明显。同时通用零部件供应商亦有望受益。
        消费市场下,平台搭建型企业的冲击将有效的影响行业定价体系,二三线车企盈利能力或将持续承压。品牌建设型企业对产品科技属性的极致追求与自身实力的有限成为核心矛盾,最终利好技术优势领先的核心零部件集成供应商。
        跨产品定位的新势力影响,包括:1、经销商  4S  模式的弱化;2、电动化大趋势的明确以及核心三电供应商在产品高端化趋势下加速洗牌;3、智能网联的提速,车联网硬件平台需求的增加;4、高壁垒环节零部件结构性受益等。
        投资建议:对于整车制造环节而言,一部分市场将由个人转为企业,龙头企业料将受益于行业洗牌加速,推荐整车龙头上汽集团;对于经销商集团而言,传统的经销商  4S  模式在新势力的冲击之下呈弱化趋势。需要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行业变化;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包括锂、钴等资源品种以及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设备等环节受益于强确定性的拉动作用;核心零部件环节电动化与智能网联趋势下优质公司有望受益,技术实力领先的综合性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受  益  。推荐德赛西威、星宇股份,建议关注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调整,汽车电子行业竞争加剧,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