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

上传日期:2018-06-04 10:45:55 / 研报作者:谢春生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pdf
大小:56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

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东软集团-600718-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18060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汽车电子新产品获国际标准测试。根据公司官网信息,近期,东软睿驰研发的电动汽车通信控制器  EVCC  和供电设备通信控制器  SECC,成功通过在中国举行的  CCS  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国际标准测试。这标志着东软睿驰的充电通信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完全符合  ISO15118  国际标准,并在该标准下与众多国际厂商的周边设备具有广泛的互操作性与兼容性,可以广泛应用。东软睿驰于  2016  年加入  ISO15118  工作组,是目前唯一来自中国的工作组委员。本次通过  CCS  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国际测试的电动汽车通信控制器  EVCC  和供电设备通信控制器  SECC,分别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场景中的车端和桩端,是构建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所必须的关键设备。
        东软睿驰完成新一轮融资。5  月  25  日,公司公告关于对子公司东软睿驰增资的情况。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车联网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董事会同意东软集团与阿尔派中国、福瑞驰共同签订《增资协议》。东软睿驰新增注册资本出资额  6.63亿元,东软集团认缴出资  2.05  亿元,阿尔派中国认缴出资  1.95  亿元,福瑞驰认缴出资  2.63  亿元。此次增资前,东软睿驰的股权结构为:东软集团41%,阿尔派中国  39%,福瑞驰  20%;此次增资后的股权结构为,东软集团  35.88%,阿尔派中国  34.12%,福瑞驰  30%。
        员工激励持续加大,有利于汽车电子业务长期进展。(1)此次股权结构变化的核心点是,代表员工利益的福瑞驰公司持股比例的提高。东软睿驰引入员工持股平台福瑞驰,是东软集团股权激励体制的重要变化。2015  年  7  月,东软集团分别推出了针对不同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激励制度,包括上市公司层面的股权激励以及子公司东软睿驰的员工持股。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加快业务发展。(2)东软睿驰成立两年多来,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  年前三季度收入为  522  万元,2017  年收入为  2965  万元,2018Q1  收入为  528  万元。从产品研发和业务推进来看,东软睿驰在自动驾驶、新能源电池  BMS、PACK  等领域陆续推出国内领先产品。包括,2018  年年初东软睿驰推出了自动驾驶中央域控制器以及新一代  ADAS  系列产品;东软睿驰新一代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  已经在长城  C30EV  电动车上开始量产。我们认为,此次福瑞驰持股比例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加大对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电池业务的发展。
        通过引进战投,不断加大子公司业务投入。自  2015  年以来,公司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方式来加大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包括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等子公司。理解这几家子公司业务的独特属性:高投入、重研发的创新业务。东软医疗设备公司已经研发出中国第一台  256  排  CT,正在医疗影像云领域加大投入。东软熙康定位于互联网医疗,更是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东软望海正加大研发布局互联网模式下的医院药品耗材物流管理。东软睿驰的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电池项目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这四个领域基本是目前  IT  领域比较前沿的技术领域。从研发投入金额来看,2015  年,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东软睿驰四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  2.25  亿元;2016  年研发投入合计4.22  亿元,同比增长  87.5%;2017  年研发投入合计  6.04  亿元,同比增长  43.1%,较比  2015  年增长  168.3%。从研发投入收益来看,我们看到东软医疗设备公司已经在新一代  CT  产品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东软熙康的互联网平台用户增长明显;东软望海在互联网化的医院物流管理方面也有不断新产品推出。可以看出,外部产业资源的引进对创新业务进展推动较为明显。如果这些业务都在上市公司体内进行培养,不仅为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压力,也会限制创业业务的推进进度。
        创新业务子公司业务进展顺利。东软的创新业务子公司通过战略投资者,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短期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长期产业资源的支持。相比与这些业务依靠东软集团自身发展,开放性的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有利于东软集团在产业发展窗口期,借助外部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创新业务发展。引入战投后,各子公司业务已取得快速进展。包括,1)东软医疗:全球首台极速能谱  CT产品已推向市场,256  层  CT  顺利进入临床验证阶段。2)东软熙康:个人客户、签约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拥有  2230  家联盟医院,签约近1400  位远程医疗专家,注册医生与护士  2.7  万人,服务居民  2500  万。3)东软望海:逐步转型为互联网化的医疗耗材供应链平台的运营商。目前已完成供应链管理及金融、智能  DRG  及支付管理、医疗成本云、人力资本与绩效云管理等生态业务部署,“供应宝”服务  2  年内实现了  500  余家医院的接入,运营规模超过  1  万家供应商。4)东软睿驰:自动驾驶新一代产品陆续落地,新能源电池产品已经开始量产。可以看出,开放为创新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东软在汽车电子新业务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创新业务子公司也在通过引进战投来加快业务发展。我们预计,公司  2018-2020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2  亿元、6.48  亿元、8.15  亿元,EPS  分别为  0.42元、0.52  元、0.66  元,对应  PE  分别为  31  倍、25  倍、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子公司业务进展增速低于预期;2、自动驾驶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