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AMD-AMD.US-点评:公布7nm GPU加入AI计算抢滩战,Ryzen+EPYC“双子星”仍是中流砥柱,TP上调至18美元,重申买入-180608

《天风证券-AMD-AMD.US-点评:公布7nm GPU加入AI计算抢滩战,Ryzen+EPYC“双子星”仍是中流砥柱,TP上调至18美元,重申买入-180608(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AMD-AMD.US-点评:公布7nm GPU加入AI计算抢滩战,Ryzen+EPYC“双子星”仍是中流砥柱,TP上调至18美元,重申买入-180608(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布7nm Vega GPU 加入AI 抢滩战,可享受更高的估值弹性
AMD 近日展示面向专业级/数据中心的7nm Radeon Vega GPU 原型芯片,包含4 个HBM2 内存,最高32 GB,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5%,芯片密度提升1x,能效提升1x。基于该GPU 的Radeon Instinct 加速器已向初始客户提供样片,预计下半年发货。我们认为AMD 的2017 年在GPU 领域进展略微平淡,面向游戏市场的Vega GPU 客户接受度较为一般,云计算与AI布局未赢得明显突破。而随着专为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设计的7nm GPU 公布,让AMD 拥有拥抱AI 计算蓝海的资本。我们一直看好AMD 作为唯一拥有GPU 和x86 硅芯片技术的公司,积极利用GPU+CPU 异构计算的技术储备入局云计算和AI,也让公司有机会享受更高的估值弹性。
Ryzen+EPYC“双子星”带来量价齐升和毛利扩张
Ryzen CPU 在2017 年的闪耀给2018 打下坚实基础,根据Mindfactory.de销售数据,17 年中发布的主流型号Ryzen 5 1600 短短不到一年就成为AMD历史上销量最好的CPU产品。而随着集合了Ryzen CPU+Vega GPU的APU,以及Zen+为核心的第二代Ryzen CPU 已经面市,我们看好AMD 的Ryzen不断上抢中高端台式机和笔电市场,量价齐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毛利。亚马逊销售数据也显示,销量前十的CPU 产品AMD 与Intel 各占5 款,前五中AMD 依靠第二名Ryzen5 1600,第三名Ryzen 2400G 及第四名Ryzen1600X 独占3 席。AMD在Computex 上还发布了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发烧级处理器,采用12nm 制程,最高可达32 核心和64 线程。同时间Intel也发布了28 核的Core i9 工作站CPU,以及Core i7-8086K CPU。AMD 的CPU 策略一直是通过单核价格(core/price)优势,不断增加内核提升整体性能,来对抗英特尔的IPC 高性能(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平均指令数)。第二代ThreadRipper 预计Q3 发布,也早于Intel 28 核i9 的Q4。
EPYC 服务器芯片在17 年放量速度略低于我们预期,也是鉴于多年后“从零到一”回归市场的渠道适配适应时间。公司维持到年底会实现中单位数份额的预测,我们认为今年开始随客户对EPYC 的熟悉和曝光程度提升会加速量价齐升的过程,预计年内AMD 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份额能够向3%以上突破,对应收入可达到5.5-7.4 亿美元以上。目前AMD EPYC 云计算客户已收获亚马逊AWS、微软Azure、百度云、腾讯云等,OEM 厂商包括Cisco、Dell、HPE、Supermicro、联想、曙光等适配也将加速放量过程。不过我们还提醒在市场预期明年第二代7nm EPYC 产品面市的情况下,今年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受限。而虽然英特尔的10nm 被推迟到明年延长了AMD 的时间窗口,但也会在明年与EPYC 新品正面竞争。
CPU+GPU 双剑合璧的唯一,入局云计算和AI 将获得更高估值弹性
AMD 股价在经历了15 年起两年7 倍的高增长后,17 年在市场高预期之下进入产品储备的蛰伏期,但我们一直强调AMD 2017 年包括Ryzen 在PC市场的广受欢迎,EPYC 在服务器市场的蛰伏积累,以及Vega GPU 逐渐向英伟达看齐进入AI 芯片的渗透,属于多方位回归市场的破局之年。进入2018 公司可通过更好的执行力,来实现更为坚实的业绩兑现。而挖矿市场进入Q2 及下半年会进入动态递减过程而需求减弱,对AMD 及英伟达的影响将式微。
估值方面,AMD PS 仅2.5x,对比Intel 4.2x 和英伟达14.6x,我们认为随着Ryzen+EPYC 的放量,短期将为Q2 至下半年业绩加码;长期则依靠CPU+GPU 协同享受AI 加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公司18/19 年营收从61.3/67.3 上调至65.5/75.8 亿美元,净利润从3.9/5.4 上调至5.0/6.5 亿美元,对应2019 年2.7x PS,目标价从16 上调至18 美元,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能力影响产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