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华友钴业-603799-2021中报点评:前驱体产能释放期已至,正极材料产业链协同效应渐显-210819

《东兴证券-华友钴业-603799-2021中报点评:前驱体产能释放期已至,正极材料产业链协同效应渐显-21081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华友钴业-603799-2021中报点评:前驱体产能释放期已至,正极材料产业链协同效应渐显-21081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1中报。 公司2021上半年实现营收142.93亿元,同比+57.91%;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319.91%;扣非归母净利润14.16亿元,同比+380.50%;基本每股收益1.23元,同比+296.77%。 公司把握市场高景气窗口期,创半年度产销及效益历史纪录。 公司21H1钴产品(含受托加工和自供)产销18309/12206吨,同比+26.07%/+17.82%;铜产品(含受托加工)产销52861/43835吨,同比+9.24%/+0%,前驱体产销30982/29180吨,同比+138.25%/+128.95%,各项数据均为历史半年度最高水平,凸显公司成长性与行业成长共振的特点。 前驱体单吨毛利提升显著,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 受益于下游锂电市场需求旺盛,公司21H1前驱体单吨售价9.27万元/吨,较2020年均价提升22%;单吨毛利1.83万元/吨,较2020年提升近5200元/吨,毛利率19.74%较去年同期提升5.6pct。 公司21H1前驱体出货量市占率约11%,较2019年4.7%提升明显且稳居国内前三,彰显公司向锂电材料转型战略的优异执行力和产品的高市场认可度。 上半年公司华浦、华金合资厂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我们推算其权益产量在2000-2500吨左右,而3.1万吨整体产量主要由全资子公司(华友新能源/华海新能源,H1合计2.75万吨产能)贡献。 考虑到:(1)合资厂现有产能的全面达产及二期规划产能的释放;(2)华友新能源5万吨高镍前驱体产能的落地,公司2021年前驱体权益产量有望达到6.7万吨;2023年产量或迫近13万吨,届时或形成约30亿元毛利贡献,较2020年增长607%。 量价齐升推动铜钴板块业绩增长,矿冶一体化优势助力铜毛利率持续攀升。 铜钴仍为公司当前业绩主力贡献板块,二者合计占总营收/毛利比重分别为43%/75%。 受益于上半年铜钴产品价格高位和产销量提升,铜钴板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9.3pct和11.1pct,推动板块营收同比增长50.5%/66.1%,毛利同比增长84%/193%。 鉴于铜钴价格仍将受益于供应偏紧的基本面而维持高位,我们认为公司该板块业务仍将维持稳定增长。 收购巴莫科技完善正极材料领域布局,增强上下游协同效应。 公司上半年完成巴莫科技部分股权收购(38.62%股权+26.4%表决权),完善在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 巴莫科技2020年三元正极材料市占率国内前二,当前具备5.55万吨正极产能,另有5万吨高镍正极产能将于2021年投产。 公司收购优质正极材料企业有助于实现前驱体环节的产能一体化,增强协同效应并扩大经济效益。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24.98/371.93/465.8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2.22/37.36/47.21亿元,EPS分别为2.82/3.27/4.1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8/38.6/30.6,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度、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成本管控优势以及产能释放的确定性,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60倍PE,对应目标价格158.5元,对应市值1933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金属价格下跌;资源国政治及政策风险;运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