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锂电材料及小金属行业周报:钴锂又一强催化,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180701

《中泰证券-锂电材料及小金属行业周报:钴锂又一强催化,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18070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锂电材料及小金属行业周报:钴锂又一强催化,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180701(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二级市场方面,延续系统性调整,但有色金属板块中新能源金属获得绝对收益,主要原因是前期估值充分消化与预估EPS 强力支撑:①估值充分消化,国内消费电子疲弱以及新能车产业链低库存而造成的弱势价格得到充分预期,板块回调充分,相关龙头标的回调至15-20 倍附近;②预估EPS 强力支撑,MB 钴价有望在夏休结束后回暖,锂价短期有望企稳且长期下行空间有限。特别是,钴核心标的公司,即使是在短期钴价下行过程当中,低价原料库存等成本优势凸显,盈利能力得到保障,锂核心公司标的公司,在价格下行空间有限情况下,量的增长足够弥补价的损失,预估EPS 提供强力支撑。本周现货价格方面,本周钴锂价格续跌,其中MB 钴low-low 与国内金属钴分别续跌至39.70 美元/磅与53 万/吨,国内外价差达到14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分别为12.3 万/吨与14.25 万/吨。各产业链环节及品种基本面变化如下:
新能源车终端: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或为海外成熟明星车型国产化打下基础。6 月28 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2018 年版)》。其中,负面清单指出,汽车行业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 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国内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意味着国内新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全球成熟巨头准入门槛降低,或为海外巨头旗下明星车型国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或将改变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结构,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消费意义深远。另外,全球新能源车保持高增长势头,2018 年1-5 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8 万台,同比增速达到54%,其中特斯拉的model 3 1-5 月份销量达到1.2 万台。据 Electrec报道,目前特斯拉实际产能或接近年初制定的5000 辆/周目标,产能爬坡不断提速。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头部企业景气持续上升,二线企业亦边际改善。根据电源协会,6 月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如比亚迪、CATL、国轩等订单较为饱满,开工率目前已经回升至八成高位,对应的,三元正极材料头部企业订单饱和,满负荷生产,中游头部企业景气上升;以比克、力神等二线电池企业开工率较5 月已有所好转,虽中小三元材料企业尚未观察到环比显著增加,但随着电池企业整体开工率进一步提升,三元正极材料整体出货量增加,或加大上游金属备货量。
钴:国内外价差扩大至14 万/吨,出口活跃,且钴盐价格已下调至成本线以下,行业主动减产,交易所/电钴生产商库存分别下滑至约400/270 吨。①内外价差扩大,国内电钴库存下降至低位:本周,全球电钴交流市场进入夏休,电钴延续跌势,MB 钴低级和高级钴低幅价格分别续跌1.6%,价格分别下滑至39.7 美元/磅,折合国内电钴含税价格约67 万/吨,国内AM 电钴较上周继续下跌2.8%至为53 万/吨,国内外价差扩大至14 万/吨,出口活跃,进一步消化国内低价原料/电钴库存,5 月末国内电钴生产商库存量为270 吨,环比下滑28.9%,同比下滑50%,无锡电子交易中心电钴库存下降至约400 吨。②钴盐价格位于成本线以下,行业主动减产:国内钴盐现货市场成交目前亦尚未回暖,5 月国内四氧化三钴销量同比下滑26.6%,硫酸钴销量同比下滑8.8%,AM硫酸钴价格下跌7.2%至10.35 万/吨,硫酸钴贴水扩大至2.03 美元/磅,四氧化三钴价格企稳至约42.75 万/吨,理论上,在无低价原料情况下,钴盐价格已回调至盈亏平衡线之下,因此,6 月以来,国内部分厂商主动减停产:电钴方面,国内主要厂家均减停产,金川产能4000 吨,进入检修;格林美凯力克产能2000 吨、烟台凯实产能3000 吨,主动减产;钴盐方面,金川8000 吨、江苏雄风1800 吨、广西银亿2000 吨等产能均主动减产。
锂:碳酸锂价格继续走低,氢氧化锂价格持平。本周,工业级碳酸锂和电池碳酸锂分别下跌至10.25 万元/吨和12.30 万元/吨,分别较上周下跌2000 元/吨。工业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持平,分别为13.45 万元/吨和14.25 万元/吨,锂价整体延续下行趋势,一是因为低品质的锂盐冲击市场,盐湖提锂工业级产品的产量继续增加,低价冲击市场,部分低端的电池级锂盐产品,也在现金流等压力下,有所抛售,二是消费电子与LPF 需求尚未好转,较为疲弱。
投资建议:需求端,随着消费电子Q3或季节性回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总量高速增长与结构持续优化,上游电池材料或将迎来需求拐点;钴供给组合为"供给收缩+成本支撑+库存低位",国内价格有望逐步企稳,MB钴价有望夏休后企稳反弹;锂供给组合为"新资源+新产线",新增供给需要调试磨合周期,Q3锂价有望企稳,且下行空间有限。坚定看好锂电材料板块Q3行情。
1)钴:需求拐点+供给收缩+成本支撑+库存低位,夏休后MB或企稳反弹
①国内外价差扩大,库存消化至低位。国内外电钴价格倒挂持续,已经达到14万/吨,国内电钴出口活跃,消化贸易商/生产商/交易所库存,在价格下跌过程中,贸易商库存抛售,国内电钴生产商库存同比下滑50%至270吨,无锡电子交易中心库存下降至约400吨,库存消化至低位,已经回落到2017年初库存水平,国内外电钴价差或将得到收敛。
②供给收缩,成本支撑,国内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国内钴盐/金属钴现货市场成交目前尚为清淡,部分国内钴产品价格延续下跌,理论上,在目前粗钴/钴精矿原料价格高位的情况下,若无低价原料库存的国内厂家,钴盐产品已经出现亏损,导致国内部分厂家主动减产,进一步消化库存,除了维系下游客户长单,现货市场上厂家无法在该价格提供货源,成本支撑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③消费电子回暖,新能源车需求提升,需求迎拐点。占据钴消费45%的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出现需求边际改善,并且或在Q3出现消费旺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总量增长与结构持续优化,上游电池材料或将迎来需求拐点。
④国内价格有望逐步企稳,MB价格夏休后或迎反弹。在"需求拐点+供给收缩+成本支撑+库存低位"供需组合下,价格未来的演绎或是二阶导出现收窄,国内价格逐步企稳;另一方面,海外市场进入夏休,MB钴价继续调整,但随着Q3海外市场夏休结束,电钴现货市场成交或回暖,需求持续旺盛,MB价格有望在夏休结束后企稳反弹。
2)锂:新资源+新产线,Q3价格有望企稳
国内锂盐现货市场成交亦较为疲弱,价格延续下跌,一是因为低品质的锂盐冲击市场,盐湖提锂工业级产品的产量继续增加,低价冲击市场,部分低端的电池级锂盐产品,也在现金流等压力下,有所抛售,二是消费电子与LPF需求尚未好转,较为疲弱。但是,一方面,主流电池厂如比亚迪、CATL、国轩等订单较为饱满,开工率回升至高位,磷酸铁锂库存基本出清,已开始复产备货,需求有望环比提升;另一方面,新增供给量受制"新资源+新产线"组合需要调试磨合周期,尤其是高端品质锂盐仍较为紧张,为Q3价格企稳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需求持续增长情况下,从行业成本曲线来看,维持末端产能供给持续运行及增加的边际价格或为10-11万/吨,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3)目前龙头股2018年PE估值水平已经回落至15-20倍附近,坚定看好锂电材料板块Q3行情,核心标的:①钴: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②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雅化集团。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等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钴锂产能释放超预期等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