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中美互加关税事件点评:贸易战开打,通胀压力有多大?-180706

《东吴证券-中美互加关税事件点评:贸易战开打,通胀压力有多大?-180706(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中美互加关税事件点评:贸易战开打,通胀压力有多大?-180706(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据新华社,美国于北京时间 6 日 12:01 起对第一批清单上 818 个类别、价值 34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 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制,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 25%的进口关税。
观点
340亿商品加税,大豆是关键。7 月 6 日起我国将对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 545 项约 34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分项目来看,汽车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且 7 月 1 日起我国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欧洲、日本进口汽车或者国内合资品牌替代对美国汽车的消费需求;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猪肉、葡萄酒、水果、干果、牛肉、鱼类等占国内居民消费比重很小,对物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唯一值得高度关注的就是大豆。
加税后,大豆价格上涨有限。理论上,加征关税 25%将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上升 6.9%-23%。中性情况下,考虑美豆价格和市场份额下降,预计国内大豆价格上涨不超过 10%。
大豆价格影响 CPI 的三个渠道:从 CPI 的构成项来看,大豆价格对于通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食用油中的豆油;2)干豆类及豆制食品;3)豆粕作为饲料,影响禽畜的养殖成本。经测算,豆油途径的影响弹性约为 0.25%;豆类食品途径的影响弹性约为 0.4%;饲料途径的影响弹性约为 0.65%。
大豆加税小幅推高通胀,无需过度担心。如果按照中性假设,考虑到美豆价格和份额的下降,假设国内大豆价格全面上涨 10%,预计 CPI 同比读数对应提高 0.13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全年 CPI 中枢很难超过 2.5%,市场不必过于担心大豆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
风险提示:贸易战规模进一步升级,自美进口产品全面加税,物价上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