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宏观经济宏观专题报告:补农村短板,他国乡村振兴经验可鉴-180709

《国联证券-宏观经济宏观专题报告:补农村短板,他国乡村振兴经验可鉴-180709(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联证券-宏观经济宏观专题报告:补农村短板,他国乡村振兴经验可鉴-180709(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农村
2018年中央一号文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
城镇化基本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得相对较好,他们的发展经验或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以色列:其农业发达的背后是来自科技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品种培育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温室技术、“自动化+信息化”下的奶牛高产秘籍等方面。
美国:美国农业的主要特色是低成本,尤其是人工和土地成本差异最为明显,而人工成本低的背后是土地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的结果。美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47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且美国平原较多,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运作。美国优良的自然条件,叠加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农业的强大。
日本:因为人口较少,且老龄化较为严重,日本农村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其机械化程度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这保证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模式上,日本农村主要走精品化和高端化路线,本地农产品价格往往高于进口品。日本农业并没有价格优势,但这也保证了农民的收入。
法国:法国独辟蹊径,把农村改造成了适合生活、工作、休闲以及开展各类服务业的地方,并赋予了农村和农民新的文化内涵。国土整治和区域行动评议会将法国乡村按照区位条件、功能产业等指标分为三类:城市乡村、新乡村和薄弱乡村,并对于这三类乡村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打造出适合的产业优势。
乡村振兴,探索在途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农村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很难说把某一个国家的先进经验生搬硬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并不存在。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全国不同省份的区位特征或多或少与美国、以色列、欧洲等有着相似性。如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平原,可以参照美国的规模化、机械化运作的方式;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区域,其农村发展则走了类似欧洲的探索之路。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