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评近期市场违约事件:中资美债怎么了?-180711

《兴业研究-评近期市场违约事件:中资美债怎么了?-1807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研究-评近期市场违约事件:中资美债怎么了?-18071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
外币债近几年发债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4-2015 年政策放松、2015-2016 年政策鼓励外币融资汇回境内(结汇以稳定汇率)、2017 年美元融资成本低于人民币融资(国内政策收紧后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并且1 年内的美元融资政策最松(不需要发改委审批)。此外由于在2008-2009 年、2013-2014 年经济增长遇到压力的情况下政府政策均出现了明显的放松(政府的托底政策事实上鼓励了胆大的企业,惩罚了谨慎经营的企业),客观上形成了企业对于经济减速政府必托底的预期,因此从行为上用提高杠杆率、期限错配来博取最大收益。
从需求来看,2015-2016 年的人民币贬值客观上刺激了国内人民币资金通过各种通道流向境外市场,其中最熟悉的标的就是中资企业美元债,配合了2016-2017 年中资美元债供给的爆发。其中不乏中小银行资金人民币资金通过各种出境投资美元债市场。2017 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大幅升值又使得这些"投机"人民币贬值的资金面临亏损的状态,又叠加清理同业业务,今年上半年进入平仓回流国内的阶段,导致中资美元债特别是没有评级的美元债(一般仅有中资资金参与)出现了杀跌。
城投债在2017 年国内融资成本显著上升的背景下,走向了国际市场,2017 年的美元融资市场出现了很多第一次融资的城投主体,投资者主要是中资机构。房地产美元债融资量则伴随国内对于房地产融资的限制而有所波动。
目前境外融资成本上升、再融资难度大、人民币面贬值压力,外币负债未来到期量大,压力最大的可能集中在城投类主体,在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实施新一轮债务置换方案,政策决策者面临如何管理道德风险的困境。
关键词: 中资美元债、城投、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