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pdf
大小:209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

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京沪高铁-601816-大国重器,掌握核心资产-230302(46页).pdf(4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1)京沪沿线京苏等地2010年以来人口持续流入,长期客源持续增长;2月中旬铁路客流已实现同比2019年增长。
  2)高铁网络加速贯通,2025年“八横八纵”主干网络将基本形成,带动跨线列车持续增长。
  3)京沪本线公布票价上涨20%,以2019年旅客周转量推算净利润将增厚21.1亿元。中长期来看,航空票价的持续提价打开了高铁票价提升空间。
  4)京沪高铁可全部替换17节编组列车,最大运力较当前可增长约14.1%,也可增加复兴号列车比例、增加夜间运营时间。
  5)京福安徽连接各主要干线,承接安徽、河南及河北等人口大省的南北向客流,长期开行列数增长空间巨大。
  6)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80.4亿元、132.2亿元和160.3亿元。DCF估值法下,WACC=5.29%,永续增长率=1.70%,内在价值为8.10元/股。
  中国高铁核心线路,沿线客源长期增长,疫后客流显著恢复
  区位优势显著,京苏等地2010年以来人口持续流入,长期客源持续增长。疫后客流显著恢复,2023年2月11日-13日当日铁路客流同比2019年增长约6%-15%,长三角铁路2月18日单日发送旅客再创2023年以来新高。
  高铁网络加速贯通,带动跨线列车持续增长
  高铁网络加速建设,2025年“八横八纵”主干网络将基本形成。高铁组网完成,将极大化催生高铁网络的客流强度,高铁网络的不平衡性得以快速打破。预计越来越多的高铁网络将接入到京沪高铁等主要干线网,干线网的优势将进一步得以强化。
  京沪本线最高票价上涨20%,中长期具备进一步提价空间
  2021年6月25日京沪高铁标杆列车二等座票价按照662元“公布票价”执行,相比之前固定价格的553元上涨约19.7%。截至2023年1月中旬,京沪高铁二等座平均票价为580-587元,上涨幅度仅约5%,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或将实现20%涨幅空间,以2019年旅客周转量推算净利润将增厚21.1亿元。
  中长期来看,航空票价的持续提升打开了高铁票价提升空间。当前京沪航线经济舱全价票已经提升至2150元,较2017年1490元上涨73.4%,同期高铁二等座最高票价仅上涨19.7%。
  提速扩容不断推进,运能仍具备20%的提升空间
  京沪高铁可通过提高17节大编组列车占比、增加复兴号列车比例、京福安徽帮助缓解徐蚌段运输压力、增加夜间运营时间等方式。其中,17节编组列车全部替换完成后,最大运力较当前可提升14.1%。综合来看,京沪高铁最大运能仍具备20%以上的提升空间。
  京福安徽长期列车开行空间巨大,路网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京福安“十字交叉”型线路处于各主要干线交汇点上,承接安徽、河南及河北等人口大省的南北向客流,长期列车开行增长空间巨大。同时,可帮助京沪本线缓解徐蚌段运输压力,增加京沪本线时刻资源,取消7列跨线列车相应可增加4对本线全程列车。
  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4亿元、80.4亿元、132.2亿元和160.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1元、0.16元、0.27和0.33元,对应PE为-476.7、32.0、19.5和16.1倍。长期来看,公司盈利增长较为稳定,故采用DCF估值法,假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5.29%,永续增长率为1.70%,内在价值为8.1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运力投放不达预期的风险;2)票价波动的风险;3)新建铁路产能爬坡进度低于预期;4)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风险;5)清算政策调整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