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中自科技-688737-业绩见底,主业有望迎来β与α共振,多点布局-230228

《中信建投-中自科技-688737-业绩见底,主业有望迎来β与α共振,多点布局-2302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中自科技-688737-业绩见底,主业有望迎来β与α共振,多点布局-2302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见底,主业尾气催化剂将迎来β和α共振。疫情放开、国五库存消化叠加宏观修复将带动商用车需求修复,预计23年重卡销量75-85万辆,带动尾气后处理行业迎来β行情。公司天然气车拿到潍柴和重汽主力机型公告,23Q2起份额有望达60%。柴油非道路国四落地带来80-100亿元增量市场,公司积极抢占,道路方面公司新增公告量产助力份额提升。汽油车进入长安供应链实现大客户突破,23年收入有望大幅增长。整体而言,主业α显著。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储能与钠离子电池、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四大业务布局,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2年业绩承压
2023年2月27日晚公司发布业绩快报,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收4.48亿元,同比减少53.4%;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22Q4预计实现营收1.38亿元,环比增长19.2%,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2亿元,环比亏损加大主因是22年底计提资产减值0.26亿元。
2023年1月天然气重卡销量3254辆,同比+30%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交强险口径,不含出口和军品),2023年1月份,国内天然气重卡实销3254辆,同比增长30%,环比22年12月下降9%。考虑到春节因素和天然气价格仍处高位(23年1月国内LNG出厂均价约7000元/吨),1月天然气重卡销量仍维持在3000辆上方,成功实现开门红。
简评
疫情管控放开叠加经济复苏预期,商用车销量预期向好有望带动尾气后处理行业迎来β行情
2022年商用车市场下滑幅度较大,整体销量330万辆,同比下降31.2%,其中重卡销量67.2万辆,同比下滑51.8%,受此影响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国五库存车的充分消化,叠加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商用车市场整体有望复苏。
国内重卡发动机龙头企业潍柴动力在商务年会上预测2023年重卡销量将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15%。同时,陕汽集团也在商务年会上预测2023年重卡销量在80-87万辆之间,同比增长20%-30%。从重卡的换车周期而言,未来行业的销量中枢也可能重新达到100-120万辆。总之,商用车见底修复将给尾气后处理行业业绩拐点带来坚实支撑。
公司尾气催化剂多产品份额均有望显著提升,进一步助力业绩见底修复
在天然气车板块,公司已取得17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位列行业第一。其中22Q4公司取得潍柴动力WP13NG机型和中国重汽MT13机型的公告,整车公告正在办理中。由于这两款机型在天然气重卡市场占有率较高,公司23Q2起份额有望达到60%。在柴油车板块,公司已取得13款柴油道路国六机型公告和15款柴油非道路国四机型公告,其中8款柴油道路和11款柴油非道路已经批量生产。在非道路方面,2021年国内非道路移动机械销量中仅拖拉机和各类工程机械就超过430万台,大多以柴油机为动力,随着非道路国四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给尾气催化剂市场带来全新的增量空间达80-100亿元,而且该市场内资相比外资的竞争劣势不明显,公司有望取得更高份额。在道路方面,随着商用车行业修复和公司新增公告的陆续量产,销量有望显著提升。在汽油车板块,2022年公司成功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实现乘用车大客户突破。目前已获得深蓝SL03增程版车型、P201揽拓者皮卡和MDS201轻货车型的环保公告,其中SL03已实现量产,其它多款车型也将在23H1陆续获得公告并量产,2023年公司汽油车产品线收入有望大幅增长。
积极推进储能与钠离子电池、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业务,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储能与钠离子电池板块:2022年底公司大圆柱磷酸铁锂PACK中试线已建成并实现模组批量销售。公司钠离子电池采用层状氧化物正极加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应用于电动两轮车的10Ah软包电池试验品已于2023年2月初成功下线,23H1将逐步推进中试线建设,投产后给下游客户送样测试。工业催化剂板块:公司拟在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投资6亿元,新增工业催化剂产能800吨/年,其中VOCs催化剂200吨/年,BDO等系列催化剂600吨/年,利用此前在催化材料的技术积累以及在工业VOCs催化剂领域的产业化经验,进一步拓展工业催化细分领域市场,项目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产。在氢燃料电池板块,公司铂碳催化剂公斤级制备线已经建成并具备规模化中试生产能力,并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计于2023年10月底前结题并形成公斤级的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能力。在固态电池板块,公司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目前已经具备10cm10cm的单电池制备技术,初始性能达到国内同类公司水平,正开展质量提升和放大技术开发;同时公司已完成短堆实验,测试性能良好。未来3-5年,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平台,持续深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助于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
假设23-24年公司天然气车催化剂销量为2.4万套、3万套;柴油道路为10万套、20万套;柴油非道路为10万套、20万套;汽油车为50万套、100万套。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0.85、0.80、2.31亿元,EPS分别为-0.99、0.93、2.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用车销量修复不及预期(公司所处行业市场需求与商用车市场特别是重卡市场产销量高度相关。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量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波动变化。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下游行业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形,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公司新增公告进度和份额提升不及预期(国五向国六切换初期,国内公司丢失较多份额,随着新增公告的开发和量产,公司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如果提升幅度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利润);公司新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公司规划了储能与钠电池、工业催化剂等多个项目,若上述项目不能如期达产,将对公司的产销、经营成本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收益)。敏感性测试:假设23-24年公司柴油道路和非道路销量均为5、10万套(即相比原假设减半),则对应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0.73亿元、2.07亿元,相比原预测分别下滑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