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pdf
大小:59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

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银行业:引导银行脱虚向实,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大-230219(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2023年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进一步细化大中型银行资本管理,同时降低小银行合规成本。对于银行业务而言,第一,细化企业贷款风险权重、降低地方一般债权重,提高自营投资金融债及同业投资权重,将进一步引导银行资金脱虚向实,强化宽信用效果;第二,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有升有降,按揭普遍下降而非审慎开发贷上升,加大银行间分化;第三,合格投资者信用卡贷款权重下降,优质零售银行资本集约效应增强。
  事件:
  2月1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时间为2024年1月1日。
  简评
  1.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上市银行中31家为第一档,11家为第二档:
  为了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2023年新规”按照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42家上市银行中,6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14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为第一档,3家城商行及8家农商行第二档,无第三档(具体银行名称请参见正文)。
  2.进一步引导银行经营脱虚向实,强化宽信用效果,推动产业向头部集中,中小微企业继续支持:
  2023年新规进一步细化企业贷款风险权重,投资级(主要为大型国央企、上市公司)企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权重将从100%分别下降至75%和85%,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保持75%不变。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一般债风险权重从20%降至10%。我们认为,以上三大核心变化将更有利于宽信用传导,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的同时,推动产业头部集中。
  2023年新规提高银行自营资金投资金融债及同业业务风险权重,鉴于目前并没有A+级银行,投资A、B、C级银行债券均将提高资本占用。我们认为,这将进一步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回归业务本源,预计银行自营盘金融债投资将逐步压降,控制同业投资。
  3.房地产贷款权重有升有降,按揭普遍下降,非审慎开发贷上升,房地产风险暴露资本占用加大:
  对于房地产按揭贷款,考虑到我国首付比例大多高于30%,LTV低于70%,且还款来源不实质依赖于抵押房产产生的现金流,预计住房按揭风险权重将从此前的50%下降至40%或45%。对于房地产开发贷,对于不符合审慎要求的房地产开发贷上调风险权重(房地产开发贷审慎要求请参见正文),从100%升至150%。我们认为,这将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开展房地产业务,对于开发贷聚焦优质客户、优质项目、优质区域的银行资本要求不变,而开发贷业务违约风险较大的银行而言资本压力将加大,预计将再度拉大银行间的分化。
  4.合格投资者信用卡贷款权重下调,利于优质零售银行节约资本:
  考虑到国内银行发放的消费贷及经营贷均不超过1000万,因此零售贷款风险权重没有额外增加的压力。同时,针对信用卡贷款,2023年新规将合格交易者的风险权重从75%降至45%(合格投资者定义请参见正文)。我们认为,这将更加利好聚焦优质客户的零售银行,相关信用卡风险权重显著下调节约资本占用。
  5.回归主业,行业分化,聚焦优质客群、风险管控能力强的银行资本集约效应更强:
  预计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将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不会有太大波动,但是各类资产的资本占用结构将发生较为明显的调整,或带动银行各项具体业务的规模和占比有所变化。与此同时,内评法资本节省程度有所提升,预计目前实施内评法的五大行及招行仍具备制度红利,这也将进一步激励自愿实施内评法银行的申请。
  总体而言,2023年新规对银行业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回归主业,资金脱虚向实,从资本管理的角度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第二,进一步拉大行业分化,对于聚焦优质客群、风险管控能力更强的银行,资本集约性更优。
  风险提示:(1)《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后续可能存在改动。(2)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3)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响对公端企业经营和零售端客户消费,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资产规模扩张受限。(4)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维持较高发展增速的动能减弱,从而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5)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