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pdf
大小:77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

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银行业:信贷投放开门红,微观活力正在快速恢复-23021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1月社融超预期,主要是信贷投放开门红对社融增长形成强支撑,而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同比少增。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稳增长、宽信用政策加码,实体企业正在快速复工达产,预计信贷需求改善节奏将沿着基建、大中型实体企业、小微企业、居民按揭消费逐步传导。
  事件:
  2月10日,央行发布2023年1月金融数据。其中,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0.20万亿,存量社融增速9.4%,环比下降0.2 pct。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90万亿,同比多增0.92万亿。M1增速6.7%,环比上升3.0pct;M2增速12.6%,环比上升0.8pct。
  简评
  1、1月社融超预期,信贷开门红形成强支撑,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同比少增。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同比少增0.20万亿,较2022年10月开始的同比少增0.70、0.61、1.05万亿已大幅改善。存量社融增速9.4%,保持稳定扩张趋势。
  从结构上看,表内信贷高增支撑社融增长:1月向实体发放人民币信贷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12亿元,信贷投放形成1月社融增长的强有力支撑力量。基建类项目是一月投放的主要方向,随着春节后开始的实体企业复苏,今年有望实现从基建为主到基建和实体共同支撑的信贷投放格局。
  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均同比少增,对1月份社融增长形成一定拖累:(1)1月表外融资增加3485亿元,环比多增4904亿元,但同比少增996亿元,与去年同期同比多增330亿元相比降幅明显。各分项上,未贴现汇票同比少增1770亿元,是表外融资形成拖累的主因;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比则分别多增156亿元和618亿元。(2)直接融资方面,1月直接融资同比少增4827亿元,其中,在债市波动有所缓解的带动下,企业债新增1486亿元,环比多增6373亿元,但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1月同比少增4352亿元。
  (3)1月份政府债新增4140亿元,同比少增1886亿元,其中地方债新增5002亿元,同比少增277亿,专项债新增3835亿,同比少增585亿。截至2月10日,33个省市公布2023年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共计2.3万亿元,同比增长51%,在去年年末开始发改委和财政部便多次强调政策发力点要适当前移,争取在今年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考虑到1月份政府债的同比少增以及23年提前批额度同比上升,预计2月和3月政府债或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2、企业信贷表现强劲,带动信贷新增量同比多增。1月份信贷新增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元。其中企业贷款新增4.60万亿,同比多增1.31万亿;零售贷款新增2572万亿,同比少增5858万亿。
  结构上,企业短期贷款环比大幅改善,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态势,零售信贷环比略有改善,但同比仍有不小差距。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51万亿,环比多增1.55万亿,同比多增5000亿,预计主要因为春节前企业在薪酬和福利方面支出增加,带来短期资金的大量需求所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万亿,同比多增1.4万亿,占企业信贷新增量的76%,占总体信贷新增量的71%。相比于企业端的火热,零售端依然处于弱复苏状态,1月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41亿和2231亿,环比有所改善,分别多增454亿和366亿,但同比分别少增665亿和5193亿,体现出当前消费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端依然较为乏力。
  3、展望2023年,信贷需求改善节奏将沿着基建、大中型实体企业、小微企业、居民按揭消费逐步传导:
  企业端,实体企业正在快速复工达产,信贷需求明显改善,对公贷款利率已经出现探底现象。以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为例,微观感受来看,复苏节奏上,处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的大中型企业率先复苏,上下游末端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将被逐步带动,预计到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当前核心企业的复苏将被完全传导至广大小微企业,充分激发其产能利用率和信贷需求。外需方面,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客户稳定,普遍已锁定未来几个季度的订单,而且这类优质企业并不在少数,新兴和传统行业都在不断涌现。尽管弱势企业的退出拉低出口整体宏观数据,但银行仍能够通过聚焦优质外贸客户保证相关收入稳定增长、相关贷款质量优异。价格方面,随着信贷需求恢复,对公贷款利率已出现探底迹象,普遍预计今年对公贷款利率表现明显优于去年。
  居民端,目前按揭及消费贷需求依然疲弱,复苏节奏将晚于企业端。按揭新增需求仍偏弱叠加提前还贷现象,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长发力。但提前还款申请已经从一月的高峰有所下降,近期理财收益率较四季度回升和银行主动营销发挥了主要作用。预计今年上半年在企业端看到从大中型企业往中小微的需求传导是比较明确的,在此之后,今年下半年能否出现按揭和消费信贷的复苏,有待进一步观察,核心关键在于居民就业与收入数据的改善。
  4、M1增速显著回升,M2增速保持相对稳定,剪刀差大幅缩窄彰显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1月M1增速6.7%,环比上升3.0pct,增速触及前高(2022年7月:6.7%);M2增速12.6%,环比上升0.8pct,M2-M1剪刀差大幅缩窄。从存款看,1月存款增加6.87万亿,同比多增3.04万亿,其中: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同比多增7900亿,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同比少减6845亿,在春节因素的影响下,薪酬和福利发放会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向个人存款转移,同时使M1减少,但1月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少减和M1增速显著提升,共同表明了企业对23年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短期投资需求上升,带动提高市场资金活化度。1月上证指数上涨166点,资本市场表现较为亮眼,带动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2万亿。另外,1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979亿。
  5、1月社融超预期,信贷实现开门红,随着各地“稳增长、宽信用”政策不断落地以及疫情影响消退后经济预期好转,预计2023年社融和信贷保持两位数增长。政策端,进入2023年以来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项区域性稳经济政策,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环比付息,为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贴费;二是对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普遍给予2.5%贴息,期限2年;三是对普惠小微贷款按余额增量给予2%的激励基金。可以预见在各地推动经济运行好转政策的刺激下,2023年企业信贷将继续有力支撑整体信贷规模,且在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常会持续强调“恢复和扩大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大背景下,后续零售信贷改善也值得关注。在2022年疫情防控”新十条“颁布后,从18城地铁客运量数据来看目前第一轮全国范围的疫情感染高峰已经结束,各地开始全面复工复产,经济预期不断向好,信贷需求改善节奏将沿着基建、大中型实体企业、小微企业、居民按揭消费逐步传导。
  银行板块配置上,建议大小兼备、聚焦头部。区域性银行推荐成都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股份行推荐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5、风险提示:(1)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响对公端企业经营和零售端客户消费,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资产规模扩张受限。(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维持较高发展增速的动能减弱,从而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