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

上传日期:2023-01-21 12:03:14 / 研报作者:胡玉玮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pdf
大小:48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230121(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总体来看,由于国际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审慎的财政运行理念与依旧高企的财政压力、消费券的刺激效果长期存疑以及修复企业盈利和预期的优先级更高等原因,我们认为应理性看待全国总量式、大规模、普惠式的消费券发放政策预期,不宜抱有过高期望。然而部分地市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财政状况,因地制宜地出台适用于当地的消费券政策。
  摘要
  去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需求收缩与预期转弱等因素的叠加扰动,消费者预防动机显著提升,边际储蓄倾向快速提高,从而导致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下降与消费数据的持续走弱。在春节临近,借助消费意愿提升的有利时机,部分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发放消费券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市场目前对大规模、总量式、普惠式发放消费券政策的呼声较高。但我们认为,目前尚不宜对此抱有过高期望。
  首先,其他经济体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的做法未必适用于国内。美国以现金为主的消费券发放模式之所以能够见效,与其消费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强有力的美元霸权地位以及较低的个人储蓄存款占比直接相关,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和财政情况尚不足以实施大规模的现金为主式消费券发放。对于港澳地区来讲,较低的人口负担与相对较高的财政收入,是其能够大规模发放消费券重要条件约束。而国内的常态则是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人口重要流入区,全面实行大规模且广覆盖的消费券发放,会对已经处于“紧平衡”的财政造成更大的压力。
  其次,审慎偏保守的财政理念以及近年来财政“紧平衡”压力对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形成掣肘。大规模、总量式和脉冲性的一次性消费券发放,不仅与通常的财政支出节奏相违背,而且难以有效跟踪把控资金使用效果,同时与“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导向不相吻合。在严守财经纪律、赤字率难以大幅上调的背景下,2023年的财政收支缺口还将存在,财政压力持续高企的局面难以快速缓解。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进行消费补贴,对于地方财政来讲将造成更重负担。
  第三,消费券政策对于刺激消费存在短期的脉冲效应,长期效果依旧存疑。从短期来看,消费券对于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作用,主要体现为脉冲效应。从长期看,消费券对维持消费增长的影响十分有限,在脉冲式效果逐步衰退后,消费券的刺激效应就将滑落至边际递减区间。特别是消费券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预期,制约了政府实施消费券政策的意愿。
  第四,刺激消费需要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恢复企业生产经营信心至关重要。要实现消费的回稳向好,需要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借助企业的扩张实现经济内循环的良性闭合,借助乘数—加速数效应推动整体宏观形势的企稳。当前全力修改疫情冲击对企业主体造成的“疤痕效应”是政策的核心聚焦。此外,消费券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难题。
  总体来看,由于国际经验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审慎的财政运行理念与依旧高企的财政压力、消费券的刺激效果长期存疑以及修复企业盈利和预期的优先级更高等原因,我们认为应理性看待全国总量式、大规模、普惠式的消费券发放政策预期,不宜抱有过高期望。然而不排除部分地市会根据当地的经济财政状况,因地制宜地出台适用于当地的消费券政策的可能。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