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

上传日期:2022-12-12 19:17:48 / 研报作者:胡剑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pdf
大小:77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

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纳思达-002180-公司快评:汽车级芯片再获车规认证,芯片业务有望加速成长-221212(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公司新闻:公司控股子公司珠海极海半导体车规级MCUAPM32A407VGT7、APM32A407ZGT7、APM32A103VET7的AEC-Q100认证测试,其中APM32A407ZGT7及APM32A103VET7系列产品同时获得Grade1及Grade2双等级证书,可用于环境温度范围-40°C到125°C的车载应用环境。
  国信电子观点:半导体企业进入汽车领域,AEC-Q100系列认证是车规级芯片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的基本门槛,此次极海车规级MCUA系列产品通过SGS机构颁发的AEC-Q100认证,充分验证了极海产品的可靠性,获得了国际安全体系的认证与肯定。此前,极海于9月顺利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极海已建立起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级别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具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满足功能安全标准车规级MCU的能力。我们看好公司打印+集成电路双轮驱动战略,预计22-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20%、19%至284、342、40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38%、36%至21、29、3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35.1、25.3、18.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控股子公司极海半导体车规级获AEC-Q100认证,非打印耗材芯片业务加快成长
  三颗MCU一次性获五张AEC-Q100认证证书。APM32A407VGT7、APM32A407ZGT7基于Arm Cortex-M4内核,工作主频168MHz,Flash 1MB,SRAM 192+4KB;APM32A103VET7基于Arm Cortex-M3内核,工作主频120MHz,Flash 512KB,SRAM 128KB。极海三款车规级MCU均拥有高效运算处理性能,增强型存储空间,并集成多种通信接口与丰富模拟外设,可实现多样化的通信与车身控制应用设计,可广泛适用于车身控制、安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动力系统等车用场景。
  目前极海已经获得7张AEC-Q100车规认证证书,型号分别为APM32A407VGT7、APM32A407ZGT7、APM32A103VET7、APM32F072RBT7、APM32F103RCT7,这是对极海技术优势、产品体系的有力证明,标志着极海已搭建起完善全面符合国际标准的车规级别的品质管控体系。根据公司新闻,极海还有4款产品即将通过AEC-Q100 Grade1及Grade2标准认证。
  前三季度非打印耗材芯片业务翻倍增长,顺利通过高等级车规认证。1-3Q公司集成电路业务营业收入为15.23亿元(YoY 43%),净利润为6.71亿元(YoY19.65%)。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工控与安全、汽车与新能源、消费电子等)业务营业收入为3.92亿元(YoY 106%)。9月,公司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公司已建立起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级别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具备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满足功能安全标准车规级MCU的能力,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有望继续快速成长。
   “三化”打开汽车32位MCU增量空间,国产替代迎新机遇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作为关键的节点控制芯片在六大汽车功能域中广泛使用。目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经历从分布式架构,到基于域的集中式架构,再到基于域融合的带状架构的发展历程,智能座舱、高精度导航、车身电子、电驱电控系统等应用对MCU需求量大增。MCU在汽车的动力总成、辅助驾驶、网络互连、地盘安全、信息娱乐以及车身电子六大功能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是汽车电子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处理芯片。
  32位MCU占汽车MCU市场规模7成,单价较8位和16位MCU更加高昂。根据Omdia数据,2021年8位、16位、32位MCU在汽车MCU领域销量占比分别为19%、36%和45%,销售额占比分别为7%、22%和71%。由于汽车MCU性能和车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高于其他MCU,因此8位、16位、32位MCU单价分别为0.9、1.4和3.5美元,显著高于全球MCU均价0.64美元。
  汽车迈向“三化”对MCU的规格要求进一步提升,驱动汽车32位MCU的需求增长高于8位和16位MCU。受益于整车控制、智能仪表、多媒体信息系统、动力系统、辅助驾驶等高端功能控制需求提升,根据Omdia预测,2021年至2026年,32位汽车MCU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2%,高于16位和8位MCU的10%和2%.
  中国汽车MCU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达32.9亿美元,国产MCU厂商积极进入。根据智研咨询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MCU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海外厂商主导的市场下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目前,国产MCU厂商主要以功能安全要求较低的车身电子等领域作为主要切入点,以32位MCU为主要产品系列。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供给失衡、国际关系日渐复杂背景下,本土汽车工业崛起及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为中国MCU厂商创造重要机遇,未来国产MCU将有望逐步实现向更高功能安全领域的拓展未来。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导入不及预期等;汇率波动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