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集采规则设计不断优化-221201.pdf
大小:50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集采规则设计不断优化-221201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集采规则设计不断优化-221201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集采规则设计不断优化-2212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集采规则设计不断优化-22120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2022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公示》显示共有14个产品拟中选,涉及10家中外企业,中选产品中位价约为832元,相较上一轮国家冠脉支架集采中选产品中位价格700元,同比增长19%,符合市场预期。
  简评
  国家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符合市场预期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于11月29日公告全国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微创医疗、赛诺医疗、金瑞凯利生物、易生科技、美敦力、吉威医疗(蓝帆医疗旗下子公司)、波士顿科学、乐普医疗、万瑞飞鸿、雅培共10家中外企业14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进口公司雅培和国产公司赛诺医疗通过此次冠脉支架集采续标,时隔两年重新进入冠脉支架标内市场。另外,拟中选结果显示微创医疗有三款产品中标,赛诺医疗、吉威医疗分别有两款产品中标。此次采购周期为3年,共3696家医疗机构参加,首年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需求量约187万个,将于2023年1月开始执行此次冠脉支架续标采购的拟中选结果。
  冠脉支架中标企业、产品数量以及中标价格均有所提升
  2020年首次全国冠脉支架集采共有10个产品中选,涉及8家中外企业,中选产品价格区间为469-798元,中位价700元左右。本轮冠脉支架续标拟中选结果显示,共有14个产品拟中选,涉及10家中外企业,中选产品价格区间为730-848元(含伴随服务价格50元),中位价格832元。与2020年首次国家冠脉支架集采的结果相比,本次冠脉支架续标结果在中标企业、产品数量以及中标价格均较首次冠脉支架集采有所提升。此次中标结果体现了国家医保局对集采规则设计的不断优化,充分考虑了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以及临床医生的终端使用习惯,对未来集采规则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PCI手术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整体市场稳健增长
  2020年,我国PCI手术数量受国内疫情和患者择期手术的双重影响,手术量同比增长-9.3%。2021年,首轮冠脉支架集采落地正式实施的第一年,PCI手术量同比增长20.2%。在20年低基数以及冠脉支架价格大幅降低的背景下,PCI手术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主要是由于防疫政策的限制,医院端门诊量增速放缓所致。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心血管专科医院诊疗人次数约为730万人次,相比2019年723万人次基本持平,略有增长
  但对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PCI手术渗透率仍有3-4倍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随着疫情精准防控政策的逐步推行,未来PCI手术量仍能维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长。
  PCI介入领域腾笼换鸟,创新医疗器械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自2019年以来,冠脉支架集采从单个省份逐步覆盖全国,支架价格从“万元时代”进入“百元时代”,为冠脉药物球囊等创新医疗器械提供了医保支付空间。根据CCIF的数据显示,我国每例PCI手术使用的冠脉支架或药物球囊的数量趋于稳定,平均每台手术使用1.45-1.50个药物支架或药物球囊。但随着冠脉支架集采的有序推进,冠脉药物球囊的使用比例从2019年的6.4%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15.0%。我们预计随着PCI精准诊疗理念的逐步推行,类似于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等创新医疗器械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建议关注具有创新属性的医疗器械平台型公司
  冠脉支架集采续标结果落地,符合市场预期。我们认为此次中标结果对后续相关集采规则的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市场对于耗材集采降价超预期的担忧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建议关注具有创新属性的医疗器械平台型公司,如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赛诺医疗和蓝帆医疗等公司。
  风险提示:
  1)集中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超预期:未来不排除相关公司更多的商业化产品品类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中,如果相关产品降价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2)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如果相关公司商业化的产品扩展市场进度晚于市场预期,则会影响相关公司的远期业绩增长。
  3)在研管线进度不及预期:医疗器械研发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不排除部分在研产品研发进度不及市场预期。
  4)新冠疫情反复:如果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对行业的供应链、产能以及医院门诊手术量造成影响,会使行业业绩承压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