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三孚股份-603938-三氯氢硅新项目投产,硅基材料多元化布局前景广阔-221119

《中信建投-三孚股份-603938-三氯氢硅新项目投产,硅基材料多元化布局前景广阔-22111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三孚股份-603938-三氯氢硅新项目投产,硅基材料多元化布局前景广阔-22111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称,新建“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取得相关批复许可,已顺利开车,运行稳定,所有工艺流程均已打通,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简评
三氯氢硅新产能投放,夯实硅系列新材料竞争优势。11月13日,公司公告称新建“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取得相关批复许可,已顺利开车,运行稳定,所有工艺流程均已打通,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于2021年10月计划投建,投资总额1.49亿元。项目投产后,公司共计11.5万吨三氯氢硅产能,以及5万吨高纯四氯化硅产能,此外公司还有7.22万吨三氯氢硅产能在建,该项目在新投5万吨产能基础上改扩建,基础性建设工程已经完备,项目投资也大幅降低,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届时公司三氯氢硅年产能将达到18.7万吨。公司不断延链扩产,有利于提高公司三氯氢硅产品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及公司内部各产品配套需求。此外,受益于下游多晶硅扩产潮,三氯氢硅后续景气有望稳步提高。根据百川盈孚,22Q4至23Q1期间,计划投产的多晶硅产能超过40万吨,多晶硅装置除日常运行中需补充三氯氢硅之外,开车期间一次性添加三氯氢硅需求量较高,添加比在20%上下,因此,多晶硅大幅扩产将增加三氯氢硅需求,进而提高三氯氢硅价格和景气度。2021年,光伏级三氯氢硅均价2.35万/吨;今年以来,光伏级三氯氢硅H1均价2.37万/吨,最高时点价格2.7万/吨,Q3均价有所回落至2.1万/吨;Q4之后,在多晶硅需求增长的拉动下价格回升,截至11月中旬,光伏级三氯氢硅价格为2.2万元/吨,后续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多产品线协同布局,长期成长动能充足。除三氯氢硅外,公司硅基材料也不断扩充产能和产品布局。硅烷偶联剂方面,公司目前拥有7.3万吨硅烷偶联剂及1.5万吨中间体产能,目前稳步爬坡运行;同时,22年7月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2.3亿新建3万吨年产氯丙烯产能,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的原材料自供及一体化协同能力。气相二氧化硅方面,公司拥有6000吨产能,22年H1产品收入利润水平实现较大规模增长,同时产品质量及销售价格在国产品牌中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电子级产品方面,公司拥有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产能500吨,产品目前已实现向下游客户批量供应,同时在多家国内、国际客户处于试样、验厂阶段;同时,公司拥有电子级三氯氢硅产能1000吨,已经实现了向下游客户持续供货,目前已与下游硅外延片、碳化硅等行业的主流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2年前三季度业绩保持同比增长,盈利维持较高水平。今年以来,公司主营产品经营稳定,硅烷偶联剂等新产能投建爬坡并贡献利润增量,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5亿,同比+81%,实现归母净利6.2亿,同比+152%,Q3单季实现营收7.1亿,同比+44%,实现归母净利2.2亿,同比+120%;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3.0%/30.3%,同比分别+8.4pct/+8.5pct,Q3单季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3.7%/30.5%,同比分别+8.2 pct /+10.6 pct。公司钾系列目前拥有5.6万吨氢氧化钾产能、10万吨硫酸钾产能,后续随着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等硅基新材料不断发展布局,公司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6、10.97、12.96亿元,EPS分别为3.2元,4.0元、4.7元;对应PE分别为13.2X、10.4X和8.8X。考虑到公司硅基新材料多产线协同布局,规划产能充足,长期增长动能较强,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增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如果产能释放不顺利,则会影响公司产量进而影响业绩释放;(2)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主要原料硅粉、氯化钾等如果价格上涨,可能影响公司的毛利率,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3)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等行业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大幅度下滑,导致产品单价大幅下降或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司项目预期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等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