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信达生物-1801.HK-销售环比改善,新品放量可期-221102.pdf
大小:46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信达生物-1801.HK-销售环比改善,新品放量可期-221102

中信建投-信达生物-1801.HK-销售环比改善,新品放量可期-221102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信达生物-1801.HK-销售环比改善,新品放量可期-22110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信达生物-1801.HK-销售环比改善,新品放量可期-22110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公司公告,2022Q3实现产品收入超过11亿元,产品组合销量及收入双重环比增长。其中,信迪利单抗销量及收入均取得季度环比增长。
  点评
  Q3符合预期,收入环比增长
  公司Q3实现收入超过11亿元,其中,PD-1信迪利单抗销售也实现环比增长,新增适应症胃癌一线及食管癌一线贡献增量。我们预计,公司将保持季度持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如下:①PD-1新增适应症胃癌一线及食管癌一线将参与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后覆盖人数有望大幅增长,且考虑到大概率通过简易续约新增适应症,降幅相对有限;②新独家产品放量,其中雷莫芦单抗将于22Q4开始贡献增量销售,塞普替尼将于23H1开始贡献增量销售,奥雷巴替尼、佩米替尼作为公司独家产品,处于销售放量趋势。此外,23H1有望新增PCSK9、BCMA-CART两个新品。
  商业化体系逐步成熟,运营效率提升
  今年以来,公司主动寻求建立可持续及健康的商业化管理模式,打造成熟的内部培养体系,进一步升级商业化架构。公司建立6个业务单位(BU)提升销售效率,6个BU分别为免疫肿瘤、VEGF、血液肿瘤、广阔市场、TKI和非肿瘤。我们认为,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管理模式及高效的内部培养提示,是生物科技公司升级为体系化药企的必要途径,随着公司已在商业化二阶段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式和营销体系,预计公司运营效率将逐步提升,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
  临床进展喜人,产品梯队建设完善,OXM3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品
  公司已建立起一条涵盖癌症、代谢、自免及其他主要治疗领域的35个在研产品管线,其中8个已获批上市,2个处于NDA阶段,4个处于临床III期或关键临床阶段。OXM3(GLP-1/GCGR)在II期研究中取得良好进展,不仅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中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同时患者减重和降血糖效果明显且兼具多重代谢获益。OMX3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得CDE批准,入组标准为BMI≥24kg/m2。
  该临床试验适应症人群范围大于Tirzepatide和司美格鲁肽(BMI ≥27kg/m2 )。III期临床主要终点为32周时体重变化率以及体重下降≥5%的受试者比例。除此之外,IBI-188(CD47)、IBI-110(LAG-3)和IBI-919(TIGIT)均读出积极POC数据。除I/II期临床研究外,托莱西单抗注射液(PCSK-9)、伊基仑赛注射液(BCMA-CART)已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随着产品获批有望进一步扩充公司商业化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5.1亿元、61.0亿元、104.9亿元。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考虑到,信达生物已拥有8个商业化产品及优秀的商业化团队,并预计未来两年拓展至超过12个商业化产品,同时具备一流的临床队伍,运营29条临床管线,基于信达国清院研发平台构建超80个BIC/FIC临床前项目。同时考虑到,信达拥有专业的初具规模的国际化团队布局,公司实力也得到多家MNC认可并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采用DCF估值,公司合理市值为1013亿港元,对应目标价72.77港元。公司在临床、研发、商业化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及长远的战略布局,且已逐步进入国际化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新药研发不确定性风险。新药研发作为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低的特点,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获批上市,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可能面临失败风险。现有产品或治疗方式也有被新疗法和新技术替代的风险。
  商业化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导致创新药定价不达预期;尽管公司有4个独家品种处于放量阶段,但PD-1及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销售份额不及预期或销售费用率高于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