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

上传日期:2022-10-31 12:29:49 / 研报作者:邓胜2022年水晶球基础化工最佳分析师第5名
卢昊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pdf
大小:46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

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合盛硅业-603260-Q3业绩承压,枯水期工业硅景气提升+新产能稳步推进兼具短、长期成长逻辑-221031(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2Q3实现营收52.8亿元,同比下降17.7%,环比下降20.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1.6%,环比下降3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1.1%,环比下降31.5%。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增加29.1%;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降9.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下降8.86%。
  简评
  有机硅价格回落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Q3业绩承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增加29.1%;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降9.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下降8.86%。其中,22Q3公司实现营收52.8亿元,同比下降17.7%,环比下降20.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1.6%,环比下降3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1.1%,环比下降31.5%。公司2022年业绩环比下滑,主要系有机硅价格回落,工业硅需求相对疲软,销量环比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新疆工业硅和有机硅项目建设及爬坡进度也受到影响。财务指标方面,销售费用同比-11.7%,环比-34.0%,研发费用同比+282%,环比+45.2%,财务费用同比+238%,环比+30.8%。
  具体经营方面,Q3原材料价格环比Q2基本保持稳定。工业硅:产量23.9万吨,同比+24.0%,环比+0.2%;销量11.5万吨,同比-28.6%,环比-31.6%;均价16572元/吨,同比+2.59%,环比-1.83%。
  有机硅:110生胶、107生胶、混炼胶、硅氧烷、气相白炭黑产量分别为7.0、5.6、2.1、10.9、0.4万吨,同比+39.7%、+23.7%、+89.5%、+65.1%、+63.3%,环比-1.4%、-1.7%、-3.9%、+28.8%、+3.1%;销量分别为5.6、5.1、1.7、3.4、0.3万吨,同比+34.7%、+18.2%、+60.0%、+158%、+58.2%,环比+15.6%、-6.0%、-24.4%、+35.2%、-0.5%;售价分别为1.78、1.80、1.85、1.83、2.39万元、吨,分别同比-47.7%、-40.3%、-34.2%、-38.1%、+36.5%,环比-15.5%、-19.9%、-13.2%、-23.0%、-10.4%。
  Q4之后随着云南逐步进入枯水期,工业硅价格景气将有所提高,根据百川盈孚,10月以来工业硅均价约2.1万元/吨,较Q3提升明显,同时公司工业硅40万吨新产能稳步推进,板块业绩具备短期弹性;有机硅目前价格触底,公司凭借一体化和产业配套优势仍具成本壁垒,后续20万吨中间体投放后有机硅板块有望以量补价。
  光伏产业链下游一体化延伸,长期成长性显著。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呈增长趋势,价差逐步扩大,8月以来多晶硅价格维持30万元/吨高位,下游需求随着光伏终端装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20万吨/年多晶硅项目一阶段10万吨预计将于2023年Q1前后投产,后续10万吨预计在23年内投放,公司拥有最前端工业硅原料,可以延续一体化成本优势。此外,公司规划150万吨光伏玻璃,未来光伏产业链延伸布局前景广阔,将给公司贡献业绩增量和估值重塑。
  加强研发,半导体硅和高端有机硅领域积极拓展。10月25日,公司公告拟在上海设立研发制造中心,主要用于有机硅产品研发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长晶技术和有机硅材料高端产品的研究,积极拓展硅基材料下游领域。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产能不断释放,预计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亿、83亿和101亿,EPS分别为5.8元、7.7元和9.4元,PE分别为16.9X、12.7X、10.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增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如果产能释放不顺利,则会影响公司产量进而影响业绩释放;(2)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硅原料石油焦、碳质还原剂、电费价格如果上涨,可能影响公司的毛利率,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3)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多晶硅、工业硅、有机硅新增产能计划较多,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大幅度下滑,导致产品单价大幅下降或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司项目预期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多晶硅、有机硅等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将会影响公司经营情况。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