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医药行业三季报经营前瞻:结构性亮点突出-221009

《中信建投-医药行业三季报经营前瞻:结构性亮点突出-221009(7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医药行业三季报经营前瞻:结构性亮点突出-221009(71页).pdf(7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医药行业三季报经营前瞻:结构性亮点突出
CXO行业:仍然是整体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同时出口业务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保持较快增速。新冠口服药物的订单持续交付,非新冠订单仍保持较快增长。
生物制药产业链:整体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本身需求仍较为旺盛。下游客户的进口替代仍在快速进行中。
医疗服务:Q3仍不同程度受到各地疫情的干扰,经营恢复较为缓慢。今年医疗服务行业呈现明显的患者流向本地留存率上升的特征,我们仍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医疗资源下沉做得较好的公司。
医药零售: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Q3仍不同程度受到各地疫情的干扰,但四类药品的限售政策在Q3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药行业:代表性公司Q3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其中:华润三九由于感冒药品类的限售政策进一步改善,预计Q3单季度增速明显改善;太极集团扣非利润亦有大幅改善,但表观业绩由于去年同期投资收益的原因可能出现波动;同仁堂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速,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经营质量。
医疗器械:结构性特征明显。龙头公司迈瑞医疗仍然保持了非常稳健的增长,其他结构性表现较好的主线是:①医疗设备上游代表性公司奕瑞科技和海泰新光;②医疗新基建受益的健麾信息和艾隆科技;③内镜赛道的开立医疗等。
IVD:整体受益新冠检测,其他核心业务亦有稳健增长。
化学制剂:个股分化明显。其中:恒瑞医药由于去年同期Q3基数不低,以及受到第五批集采品种和白紫集采影响仍有一定下滑,创新药、麻醉、造影线逐步恢复,预计Q4将有明显恢复。科伦药业已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由于①两个项目授权给MSD,持续收到相应款项;②原料药价格维持高位,川宁盈利能力提升;③成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等原因,前三季度实现较快增长。
原料药:成本压力下,上市公司业绩仍然承压。
疫苗:不考虑新冠的基数效应,非新冠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
血制品:预计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
按照近期政策见底预期,优先选择制药、器械及服务龙头。1、制药龙头: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2、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等;3医疗服务:重点把握利润兑现度较好的公司。看好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等公司。
继续看好的方向和个股:
疫苗龙头:智飞生物
客流持续恢复的药中医药产业链:建议沿着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选择高辨识度的公司。我们看好固生堂(中医医疗连锁龙头)、同仁堂(资源型中药企业,攻守兼备)、华润三九(自我诊疗领域稀缺的多品牌成功运营平台)、太极集团(困境反转型公司),关注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
药店龙头(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等)
CXO:我们长期看好行业龙头(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CDMO龙头(凯莱英、博腾股份、九洲药业、药石科技)、CGTCXO细分龙头(金斯瑞生物科技、和元生物),其他龙头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
医美:严监管正本清源,龙头长期价值突出。我们看好爱美客、华熙生物等;
上游供应链:强调仍然应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看好生物制药上游(东富龙、楚天科技、纳微科技等)、生命科学试剂(百普赛斯等)、医疗设备上游(奕瑞科技、海泰新光、联影医疗)、IVD上游(试剂及塑料制品);
港股医药优质标的的投资机会:药明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微创机器人、海吉亚医疗、固生堂。
提示新兴产业方向的机会:合成生物学(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华东医药等)。
港股医药行情回顾(国庆期间一周):本周恒生医疗保健上涨0.49%,恒生指数上涨3.00%,恒生医疗保健整体跑输大盘2.51%。2022年以来,恒生医疗保健下跌40.11%,恒生指数下跌24.1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整体跑输大盘15.93%。
A股医药整体跑赢大盘(国庆前一周):本周医药指数上涨4.48%,万得全A指数下跌2.52%,医药指数整体跑赢大盘7.01%,另外本周沪深300下跌1.33%。2022年以来,医药指数下跌27.95%,万得全A指数下跌20.94%,医药指数整体跑输大盘7.01%。沪深300下跌22.98%。
疫情跟踪:上海和北京疫情形势有所波动。10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288人,较9月6日的380例确诊人数有所回落;最近一周日均新增241人,与上周的209人相比有所反弹。全国疫情形势环比反弹,内蒙古、云南等地有局部疫情新发。多地细化疫情防控要求,优化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相关政策。
新冠防疫政策逐步优化。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整体来看,相较于第八版防控方案,本次《方案》强调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压力大于预期,外部冲突影响大于预期,疫情反复、对行业影响难以预期,行业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