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

上传日期:2022-10-09 12:25:25 / 研报作者:王介超2022年钢铁最佳分析师第2名
王晓芳2022年钢铁最佳分析师第2名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pdf
大小:155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钢材节日累库不及往年,但需求仍受困于疫情艰难恢复-221009(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钢铁行业一周点评
  头部钢企积极布局氢冶金,抢占“绿色钢铁”新赛道。
  日前,鞍钢集团氢冶金项目在鲅鱼圈基地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套绿氢流化床炼铁新技术。氢冶金,尤其是绿氢冶金是钢铁实现完全脱碳最关键、最前沿的技术。Eurofer在今年6月曾表示,欧洲钢铁行业未来十年将实施60个脱碳项目。今年以来我国已有10个氢冶金项目落地,规划产能500万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氢冶金,抢占新赛道,河钢集团120万吨规模氢冶金项目在去年已启动,计划到2025年推广应用360万吨规模氢冶金工程;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100万吨氢基竖炉工程在今年2月份正式开工,宝武集团八钢富氢碳循环三期试验高炉于今年7月份点火。用氢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DRI)的“氢冶金”是对目前传统高炉“碳冶金”的颠覆性技术,目前技术的难点,一是氢冶炼过程中热量补偿问题;二是规模用氢带来的安全储运以添加问题;三是绿氢制备的经济性。按氢气来源不同,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只有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生产的绿氢才是零碳,而电解水制氢每公斤需要耗电50.4kW·h,按照国内工业平均电价0.5元/kW·h,则每公斤氢气成本为25.2元。理论上,还原每吨铁耗氢53.6公斤,氢元素消耗成本为1350元。而传统碳冶金中,吨铁碳消耗约为321公斤,按照目前焦炭价格2800元/吨,83%的碳含量,测算碳元素消耗成本1057元/吨。前者仅还原剂的吨铁消耗成本较后者高293元,目前看,绿氢冶金尚不具备经济性。但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际社会对减排控温的重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要求钢、铝等金属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绿钢逐步受到市场青睐,获得较高的溢价。今年6月份,欧盟通过了旨在防止碳泄漏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修正案,未来将对高碳商品征税。因此,我们预计随着碳税成本增加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电价降低,绿氢冶金相较于传统碳冶金将具成本优势和环境效益,获得更高的绿色溢价。头部企业通过提前布局该新技术,有助于积累技术、储备人才,将在未来市场上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建议相关上市公司给予重点关注。
  Q4进入限产多发期,政策效能释放期、库存加速去化期。
  虽然近期需求渐次改善,建筑钢成交量在节前一周出现井喷态势,9月27日单日成交达27.6万吨,创年内新高,但市场情绪整体不佳,钢价上行乏力。市场的不安源自于钢厂复产带来的供给压力和疫情的扰动。从复产空间来看,据钢联调研,今年停产高炉还有47座尚未重启,涉及产能约16万吨/天,供给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从近5年产量季度趋势看,Q4往往是一年中产量较低的时段,仅高于Q1(主要是受春节、限产以及日历天数少等因素影响),近5年Q4产量均值为23441万吨,较Q2均值下降2174万吨,较Q3均值下降1583万吨,高于Q1均值445万吨。Q4产量季节性下滑的背后主因是受冬季空气扩散条件较差影响,京津冀、汾渭平原、环渤海以及部分长三角地区频繁的限产所导致。以钢铁重镇唐山为例,2017-2021年Q4限产次数在全年占比分别为50%、34.8%、28%、28.6%、30.4%,其中2021年Q4限产次数达17次,平均每周限产1.3次。分月份看,Q4产量呈中间低,两边高的特点,11月份是Q4,乃至全年的低点(1-2月份除外),12月份表现出翘尾的特征。总体上,我们认为虽然随着边际利润改善,钢厂存在重启高炉的意愿,但采暖季临近,以及二十大召开在即,预计今年Q4的限产力度不会低于往年。我们看到,节前唐山对钢企烧结机限产30-50%不等,另有市场消息称,山西省在重大活动和保障秋冬季空气质量亦有相关要求,钢铁、焦化、水泥、铸造等行业可能错峰生产。因此,我们认为供给在限产和复产的此消彼长中增量有限。宏观政策层面上,Q4是稳增长政策的效能释放期,日前,国常会要求狠抓政策落实,陆续加码出台了包括降低货车通行费、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又推出多项针对房地产的刺激措施,政策红利将激发市场活力,Q4国内经济回暖可期,在此背景下,钢铁供需有望延续改善,库存将加速去化,推动钢企利润弹性修复。
  节日累库不及往年,基本面表现尚可。
  国庆假日期间,海外市场表现分化,大宗商品普遍走强,权益市场震荡加剧。OPEC+达成疫后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受此提振,美原油WTI较节前上涨16.5%。此外,伦铝上涨6.7%、伦铅上涨8.2%。9月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强化了Fed激进加息预期,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11%,纳斯达克下跌3.8%,欧洲股市亦有所走低。不过国内市场对Fed年内加息预期定价较为充分,当前板块估值整体偏低,且钢材以内需主导,外部扰动更多体现在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影响。我们看到节日期间钢市表现稳中偏强,各地螺纹钢较节前上涨10-60元不等,唐山迁安钢坯上涨20元,型钢、带钢、热轧等品种亦有10-30元的上调。国际市场方面,印度钢厂上调10月份热轧出厂价格12美元/吨,至705-718美元/吨,当地制造商对排灯节后(10月24日)需求有良好预期。欧盟公布了第八轮对俄罗斯制裁方案,禁止从俄进口成品和半成品钢材,但对板坯和方坯引入两年过渡期,由于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板坯供应商,未来将对欧洲板坯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钢联公布了节日期间钢市产销数据,钢材社库增54.8万吨,厂库增32.7万吨,总库存增87.5万吨,累库量为近6年国庆假期次低水平,仅高于2021年(彼时受限产限电影响,供需两弱),表观消费量877.8万吨,较节前回落167万吨,符合季节性特征,整体基本面表现尚可。往后看,新一轮寒潮即将袭来,天气因素将制约需求的释放,加之重要会议期间工地以保安全为主,基建项目施工节奏或将放缓,短期需求或难有超预期表现。不过从历史数据看,往年需求在11月下旬前均有一波释放高峰,且库存在十一节后去化斜率放大,钢价整体仍有支撑。
  普钢投资建议:
  产业集中度提升叠加供给受限使得钢铁行业由强周期向弱周期转变,行业盈利中枢上移以及分红比例逐步提高,长期来看钢铁行业需求端的主驱动将转为制造业。建议关注:马钢股份、方大特钢、新钢股份、太钢不锈、南钢股份、宝钢股份、本钢板材、柳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钢铁、甬金股份等,另外总书记批示:“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相关标的未来或受益,建议关注:新兴铸管、金洲管道、友发集团等。
  特钢新材料投资建议:
  特钢不同于普钢,属政策大力支持行业,我国中高端特钢新材料内有“进口替代”,外有“全球份额提升”,目前我国中高端特钢比例约4%左右,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高端特钢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中高端特钢企业估值有望进一步提高,从日本、香港、美国的特钢公司估值来看,多处于15-25倍的较高水平,日本、欧美等特钢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我国中高端特钢还处于成长期,应当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建议关注: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天工国际、永兴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广大特材等。
  风险分析:钢材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