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

上传日期:2019-06-26 14:27:53 / 研报作者:欧阳仕华2012年计算机最佳分析师第4名
高峰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pdf
大小:69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

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IT硬件与设备行业重大事件快评:华为Mate20X获得首张5G入网许可证,5G终端渗透提速-1906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6  月  25  日  ,华为官方宣布,华为  Mate  20  X  获得中国首张  5G  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同时该机也是同时支持  SA/NSA的  5G  双模手机。
        评论:
        5G  终端有望加速渗透,换机需求有望带动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
        6  月  25  日,华为  Mate  20  X  获得中国首张  5G  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预计国内首个  5G  手机将于  7  月份正式上市,代表着  5G  重要应用之一的  5G  手机正式落地,伴随着  5G  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  5G  手机平均售价的进一步走低,我们预计  5G  手机将带动智能手机迎来新一轮的换机潮,并带动智能手机出货量与  2020  年回暖。
        根据  Canalys  数据,  2019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  13.5  亿部,同比下降  3.1%。2020  年智能手机将实现正增长,预计全球出货量将回升至  13.9  亿,同比增长  3.4%。我们认为5G带动的大规模换机峰值预计从20年下半年开始到2024年左右衰退,到  20  年  5G  手机的年销量降达到  6500  万部,5G  手机价格将从现有的  1  万元左右逐步过渡到  2024  年的1000~2000  元左右,5G  手机整体渗透率将达到  60%以上。
        关注  5G  手机内部变化带动的新一轮成长机遇
        Mate  20X  的  5G  版本预计售价在  8000  元以上,相比  4G  版本的  Mate  20X  加入了  5G  多模芯片巴龙  5000,电池容量由于天线、射频和  5G  模块导致内部空间缩小而减少到  4200mAh。回顾  3G、4G  的投资周期可以看到,3G、4G  牌照发放,消费电子零部件显现出后周期的特性,出现  10  年(3G  后周期)及  14  年(4G  后周期)的智能手机红利,带动的电子零部件爆发机会。
        5G  手机内部的变化将带动天线、滤波器、被动元件、导热器件等细分领域的迎来快速增长的机会,建议关注:立讯精密、信维通信。5G  手机为了支持更高的频段需要更多天线,需要更高精度的加工和工艺技术,天线厂商迎来量价齐升有望显著受益。此外天线数量的增加和信号频率的提升,手机内部越来越紧凑的空间内,也将需求更多优质电子屏蔽器件和高导热器件成为趋势,建议关注:飞荣达。元器件在  5G  时代也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以电感为例,每部功能机的电感数量为  20~30  只,而到了智能机时代电感使用量是功能机的二倍,达到  40-60  只。目前五模十七频手机电感需求量已经达到150  颗以上。电感用量显著提升有望带动电感行业迎来新的增长期,建议关注国内电感龙头:顺络电子。
        看好国内  5G  手机的渗透带动的天线、电磁屏蔽及导热、电感等方面的发展机遇,维持板块“超配”评级
        随着  5G  手机的正式发布,以及  5G  建设的提速,我们看好国内  5G  手机带动的新一轮消费电子零部件发展机遇,推荐显著受益  5G  手机的渗透带动的天线、电磁屏蔽及导热、电感等方面的投资机会,推荐:立讯精密、顺路电子、飞荣达、信维通信。维持板块“超配”评级      
        风险提示
        一,5G  手机出货量及渗透率不及预期。
        二,下游需求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及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