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吉利汽车-0175.HK-【粤开汽车】吉利汽车:突围合资,问鼎前三-200110

《粤开证券-吉利汽车-0175.HK-【粤开汽车】吉利汽车:突围合资,问鼎前三-20011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吉利汽车-0175.HK-【粤开汽车】吉利汽车:突围合资,问鼎前三-200110(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国内汽车市场整体筑底调整,重现回暖趋势
截至到2019年11月份,汽车销量连续十七个月同比下滑,但是2019年8~11月份已经环比正增长8.2%、16%、0.6%和7.6%,筑底现象明显,其中狭义乘用车销量占据87%,整体趋势与汽车市场保持一致。
自主品牌承压明显,行业集中加速
2019年自主品牌占据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前11个月占比38.9%,相比2018年全年下滑3.3%,但是自主品牌行业集中加速,自主品牌CR5为72%,有助于聚焦优势企业,参与存量竞争。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确立自主龙头地位
公司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历经22年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有11处生产基地,8大平台,20余款车型,自主研发1.0L~2.4L发动机,涵盖传统燃油车、PHEV、MHEV、HEV和EV等不同动力车型,并在2010年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打开了国际化发展新局面,技术能力开始全面提升。历经2014年的低谷期,蹲下,方能跳得更高。随着品牌和销售渠道调整,伴随新产品周期,2015年开始销量大幅攀升,2018年突破150万,占据自主品牌销量15.3%,乘用车市场6.4%,成为自主品牌第一。
目前公司产品结构层次趋优,走量车型增多,月均销量超过1万台的车型合计占比40%,且集中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区域;产能及规划能有效保证支撑市场销量的增长;品质优先,越级对标,品牌向上,引导单车价格持续提升,8万元以下车型占比降低到28%,而10万以上提高到了47.1%。
机遇与挑战并存,凝练技术,提升品牌力
聚焦研发,流程体系化,研发中心从项目组制转向矩阵化。公司在合并沃尔沃后建立了整车开发NPDS开发体系,聚集全球5大研发中心超2万余名工程师的合作下,每年推出4~6款全新车型和一系列现有车型的改款及3款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开发工作,2017年研发突破100亿,近十年投入近千亿,推动公司产品提升市占率。
重视造型,凸显造型战略地位。从博系列、帝豪系列和缤瑞,吉利已经在塑造造型家族化特征,而即将上市的ICON,则开始了新造型尝试的拐点。
平台化全面铺开,五大平台整体推进。公司目前重点推动BMA、CMA、AMA、PMA、DMA五大平台开发,覆盖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所有车型,现有的项目组平台也会逐步进行优化提升;2019年1~11月平台化渗透率达到了21%。
全面布局新能源。公司在EV、MHEV、PHEV、HEV、甲醇燃料等方面都有布局,是国内整车领域布局最广泛的企业之一,2019年单独成立几何品牌,作为高端纯电动品牌。同时用于小型电动车平台的AMA和高性能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的PMA都在开发中,预计随后两年相继推出平台产品;而与戴姆勒合资的smart项目首款产片预计2022年投放国内外市场。
动力总成以第三代产品15TD+7DCT主打,14T+CVT构成市场销售主力。2019年1~11月15TD市场渗透率16.2%,合并第三代动力总成共计29.43%;7DCT共有11款车型采用,合并7DCTH则共计18款车型,应用比例广泛。后续跟沃尔沃研究合并发动机业务,便于丰富动力总成配置,加快动力总成更新换代。
吉利控股全面推进“新四化”。除了电动化外,以控股集团层面推动“新四化”,共享化以曹操出行为载体,智能化和网联化以亿咖通科技为平台。
公司践行走出去策略,开展广泛合作。除了与沃尔沃汽车进行资源整合,深化合作开发外,参股戴姆勒,合作开发smart纯电动品牌和“耀”出行;收购宝腾汽车49.9%股权,逐步导入吉利各车型,扩大本土化生产;逐步掌控动力电池开发产业。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面对当前市场行情,公司响应灵活务实,成本精细化管理,内部组织矩阵化,研发投入加大,质量管控提升,有效保证了品牌向上战略。随着平台化新产品周期的到来,预计未来盈利能力继续扩大,我们预计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约为97.50亿元、107.03亿元、127.00亿元,EPS分别为1.11元、1.22元和1.45元,对应PE分别为14.1倍、12.8倍和10.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整车市场销量不及预期;
2、公司新车型的推出不及预期;
3、合资车价格下探导致市占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