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200909

《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200909(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研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200909(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现阶段银行理兴业研究财子公司或资管机构对权益配置比例较少,直接原因是“能买股票”或“愿意多买股票”的产品发行量不够。 (1)2020年6月,根据银保监会披露,剔除未上市股权后银行理财配置权益规模不足8000亿元,不到理财资金总规“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模的4%;(2)老产品中,权益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如传统非标资产;新产品中,目前客户对打破刚兑,接受净值波动的习惯仍在培育中,这导致目前净值型产品主力是现金管理类,权益资产仓位提升不够。 未来,加大权益等风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险资产配置,这依赖于拓展新场景,延伸净值型产品线。 现金管理、财富保值兴业研究、养老增值、机构理财,四个场景把握目前净值型产品体系。 (1)考虑到各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机构划分标准各异,难以完全定量区分,本处划分核心来自于对资管需求的描述,结合相关资产的负债期限、资产配置等定量特点。 (2)统计显示各场景发行规模和频次有所背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离,新品类发行支数多,但所占规模低。 目前净值型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超过一半,但发行支数并不多(总发行不到60只,占比约5%);而一年以内财富保值类,一年以上养老增值类产品发行指数占比约25%、65%,但单只规模只有10亿元上下;受过去三年去杠杆影响,同业理兴业研究财收缩显著,机构理财场景尚未打开,发行量寥寥。 净值型产品现阶“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段五个特点。 (1)头部效应显著,考虑到目前产品之间实际差距有限,集中度效应更体现为母行的销售渠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道优势。 (2)先行者难以“笑到最后”;现金管理类产品在过去两年规模增长最快,但考虑到该类产品监管意见逐步明确,后续降杠兴业研究杆、缩久期过程中收益下行压力最大;(3)替代非标,“固收+”策略最有想象力。 一年期“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以上的产品基本采取“固收+”策略,通过权益资产替代非标的呼声最高。 (4)“长钱”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的投资习惯需学习。 未解决养老需要的产品对收益要求高,兴业研究参考社保等长期资金,权益仓位可能要提至40%。 (5)同业理财最关注估值方“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法,摊余成本法更受青睐,目前需求主要来自于农商行金融市场部门。 “行百里者半九十”,净值型产品转型仍在继续,关注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后续四个动向。 (1)被动型和另类投资产品兴业研究加大创设。 被动型产品适合于低成本布局股债资产,另类产品适合对私募债权、实物资产乃至私募股权“银行进权益”系列报告之三投资的挖掘;(2)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权益资产由“资金池”转到“净值型”后,机构风险偏好将提升,投资策略会从“左侧”更偏向于“右侧”;(3)养老第三支柱是长期培育方向,但短期亟需税收等政策红利:(4)理财子公司机构委外/委托投资需求增加,理财子也将有机构资管业务,由过去贴牌经营转向委外模式,与产品代销一道成为同业合作新模式。 四个场景把握净值型产品线关键词:产品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