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华友钴业-603799-锂电材料销量快速增长,一体化布局不断深化-230905

文本预览:
华友钴业(603799)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实现归母盈利21亿元;公司加强一体化产业协同,大力拓展国际锂电材料市场,有望建立成本和规模优势,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盈利21亿元,同比下降7.56%: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33.46亿元,同比增长7.50%;实现盈利20.85亿元,同比下降7.56%;实现扣非盈利18.39亿元,同比下降16.11%。根据公司中报业绩测算,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10.61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12%/3.60%,;实现扣非盈利8.44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5.86%/15.28%。 经营稳健,主营产品销量逆势增长: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约4.60万吨,其中三元正极出货4.09万吨,同比增长约23.11%,8系及9系以上高镍三元正极出货量3.39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82.81%,其中9系以上超高镍出货量1.76万吨,同比增长59.70%;钴酸锂出货量0.52万吨,同比增长1.18%;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5.25万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42.40%;钴产品出货量约2.0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10.96%;镍产品出货量约5.37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236.58%。 锂电材料一体化布局,全球布局不断深化:上半年公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华科4.5万吨高冰镍项目基本实现达产;华飞12万吨湿法冶炼项目于6月投料试产;华山12万吨湿法冶炼项目和Pomalaa湿法冶炼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展开;Arcadia锂矿于3月底成功产出;广西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于7月实现首批锂盐产品下线。桐乡、衢州、广西等地锂电材料项目按计划建设,部分项目进入产线调试、投料试产阶段。匈牙利三元正极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估值 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考虑到锂电材料竞争加剧,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的预测每股盈利调整至2.95/4.48/5.57元(原预测摊薄每股收益为4.68/5.96/-元),对应市盈率13.7/9.0/7.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能源汽车与3C电池需求不达预期;全球钴矿与镍矿开采、投放进度超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海外经营与汇率风险。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华友钴业-603799-锂电材料销量快速增长,一体化布局不断深化-23090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华友钴业-603799-锂电材料销量快速增长,一体化布局不断深化-23090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锂电材料销量快速增长,一体化布局不断深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华友钴业(603799)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实现归母盈利21亿元;公司加强一体化产业协同,大力拓展国际锂电材料市场,有望建立成本和规模优势,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归母盈利21亿元,同比下降7.56%: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33.46亿元,同比增长7.50%;实现盈利20.85亿元,同比下降7.56%;实现扣非盈利18.39亿元,同比下降16.11%。根据公司中报业绩测算,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盈利10.61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12%/3.60%,;实现扣非盈利8.44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5.86%/15.28%。 经营稳健,主营产品销量逆势增长: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约4.60万吨,其中三元正极出货4.09万吨,同比增长约23.11%,8系及9系以上高镍三元正极出货量3.39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82.81%,其中9系以上超高镍出货量1.76万吨,同比增长59.70%;钴酸锂出货量0.52万吨,同比增长1.18%;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5.25万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42.40%;钴产品出货量约2.0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10.96%;镍产品出货量约5.37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236.58%。 锂电材料一体化布局,全球布局不断深化:上半年公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华科4.5万吨高冰镍项目基本实现达产;华飞12万吨湿法冶炼项目于6月投料试产;华山12万吨湿法冶炼项目和Pomalaa湿法冶炼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展开;Arcadia锂矿于3月底成功产出;广西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于7月实现首批锂盐产品下线。桐乡、衢州、广西等地锂电材料项目按计划建设,部分项目进入产线调试、投料试产阶段。匈牙利三元正极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估值 结合公司2023年中报,考虑到锂电材料竞争加剧,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的预测每股盈利调整至2.95/4.48/5.57元(原预测摊薄每股收益为4.68/5.96/-元),对应市盈率13.7/9.0/7.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能源汽车与3C电池需求不达预期;全球钴矿与镍矿开采、投放进度超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海外经营与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