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捷佳伟创-300724-订单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进步-230831

文本预览:
捷佳伟创(300724)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盈利同比增长48%。公司订单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研发与量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48%: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5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48.00%,扣非盈利6.88亿元,同比增长47.08%。 光伏电池设备收入维持高增,订单亦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工艺设备业务实现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37.80%。设备业务实现毛利率25.97%,同比增长1.23%。随着TOPCon技术路线的加速扩产以及PE-poly技术路线成为光伏电池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公司的订单亦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达118.33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长103.59%。 持续推动电池新技术设备的研发与量产:在TOPCon技术路线上,公司以领先的PE-poly技术路线布局及优势的设备产品持续获得客户的认可,效率和良率不断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持续稳步提升;此外,公司研发出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制绒Plus系列设备产品,通过工艺优化、结构优化及自主研发的机能水模组,提升硅片表面洁净度,降低表面污染,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在HJT路线中,公司板式PECVD的射频(RF)微晶P高速率高晶化率沉积工艺取得突破,基于双面微晶的12BB异质结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5.1%,电池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公司的大产能射频板式PECVD预计将比市面上主流设备减少1-2个微晶P腔体,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HJT技术路线上的竞争力并助力行业降本。此外,上半年公司中标全球头部光伏企业量产型HJT整线订单。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半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4.69/6.66/8.56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4.31/5.60/7.51元),对应市盈率18.8/13.2/10.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光伏政策风险;光伏装机需求不达预期;电池片产能扩张不达预期;新技术进展不达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捷佳伟创-300724-订单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进步-23083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捷佳伟创-300724-订单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进步-230831(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订单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进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捷佳伟创(300724)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盈利同比增长48%。公司订单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电池新技术设备研发与量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48%: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5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48.00%,扣非盈利6.88亿元,同比增长47.08%。 光伏电池设备收入维持高增,订单亦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工艺设备业务实现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37.80%。设备业务实现毛利率25.97%,同比增长1.23%。随着TOPCon技术路线的加速扩产以及PE-poly技术路线成为光伏电池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公司的订单亦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达118.33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长103.59%。 持续推动电池新技术设备的研发与量产:在TOPCon技术路线上,公司以领先的PE-poly技术路线布局及优势的设备产品持续获得客户的认可,效率和良率不断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持续稳步提升;此外,公司研发出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制绒Plus系列设备产品,通过工艺优化、结构优化及自主研发的机能水模组,提升硅片表面洁净度,降低表面污染,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在HJT路线中,公司板式PECVD的射频(RF)微晶P高速率高晶化率沉积工艺取得突破,基于双面微晶的12BB异质结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5.1%,电池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公司的大产能射频板式PECVD预计将比市面上主流设备减少1-2个微晶P腔体,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HJT技术路线上的竞争力并助力行业降本。此外,上半年公司中标全球头部光伏企业量产型HJT整线订单。 估值 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半年报及行业供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4.69/6.66/8.56元(原预测2023-2025年每股收益为4.31/5.60/7.51元),对应市盈率18.8/13.2/10.3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光伏政策风险;光伏装机需求不达预期;电池片产能扩张不达预期;新技术进展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