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兆威机电-003021-汽车电子高速推进,XR提供长远发展空间-230823

文本预览:
兆威机电(003021)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汽车电子业务持续高速发展, 消费电子业务受益苹果 Vision Pro 发布,未来增长空间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二季度业绩同环比增长亮眼。 2023H1 营收 5.04 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 0.73 亿元,同比+32.0%;扣非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20.1%;毛利率 28.0%,同比+0.5 pct。 2023Q2 单季度营收 2.82 亿元,同比+11.0%/环比+26.8%;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37.3%/环比+57.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 亿元,同比+62.7%/环比+71.6%;毛利率 28.8%,同比+0.5pcts/环比+1.7 pcts 。 汽车电子成为业绩增长推动力, 2023H1 营收占比过半。 上半年汽车电子领域营收 2.55 亿元,同比+60.5%;智能家居领域营收 1.01 亿元,同比-19.1%;通信领域营收 0.73 亿元,同比-32.1%;智慧医疗领域营收 0.26亿元,同比-9.6%;其他领域营收 0.49 亿元,同比-0.74%。公司积极把握汽车自主品牌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水平不断提高的机遇,推进中控屏偏摆执行器、尾翼升降执行器、隐藏式门把手等等技术要求高的产品,2023H1 汽车业务营收占比达 51%, 上市以来汽车业务占比首次过半。 华东布局持续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兆威机电苏州园区建设,并成立子公司苏州工业,专注滚动电机业务。公司持续扩大华东地区的研发、生产、供货能力,促进公司产能分布的持续优化。 苹果 MR 带来未来增长空间:报告期内苹果首次发布新一代终端 VisionPro,根据维深 XR,兆威机电为其供应 IPD 电动调节模组。我们认为随着苹果 Vision Pro 销量持续增长,兆威机电有望长期受益。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每股收益 1.15 元/1.47 元/2.65 元,对应市盈率 59.9 倍/47.1 倍/26.0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兆威机电-003021-汽车电子高速推进,XR提供长远发展空间-23082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兆威机电-003021-汽车电子高速推进,XR提供长远发展空间-23082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汽车电子高速推进,XR提供长远发展空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兆威机电(003021)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汽车电子业务持续高速发展, 消费电子业务受益苹果 Vision Pro 发布,未来增长空间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二季度业绩同环比增长亮眼。 2023H1 营收 5.04 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 0.73 亿元,同比+32.0%;扣非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20.1%;毛利率 28.0%,同比+0.5 pct。 2023Q2 单季度营收 2.82 亿元,同比+11.0%/环比+26.8%;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37.3%/环比+57.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 亿元,同比+62.7%/环比+71.6%;毛利率 28.8%,同比+0.5pcts/环比+1.7 pcts 。 汽车电子成为业绩增长推动力, 2023H1 营收占比过半。 上半年汽车电子领域营收 2.55 亿元,同比+60.5%;智能家居领域营收 1.01 亿元,同比-19.1%;通信领域营收 0.73 亿元,同比-32.1%;智慧医疗领域营收 0.26亿元,同比-9.6%;其他领域营收 0.49 亿元,同比-0.74%。公司积极把握汽车自主品牌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水平不断提高的机遇,推进中控屏偏摆执行器、尾翼升降执行器、隐藏式门把手等等技术要求高的产品,2023H1 汽车业务营收占比达 51%, 上市以来汽车业务占比首次过半。 华东布局持续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兆威机电苏州园区建设,并成立子公司苏州工业,专注滚动电机业务。公司持续扩大华东地区的研发、生产、供货能力,促进公司产能分布的持续优化。 苹果 MR 带来未来增长空间:报告期内苹果首次发布新一代终端 VisionPro,根据维深 XR,兆威机电为其供应 IPD 电动调节模组。我们认为随着苹果 Vision Pro 销量持续增长,兆威机电有望长期受益。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每股收益 1.15 元/1.47 元/2.65 元,对应市盈率 59.9 倍/47.1 倍/26.0 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