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震安科技-300767-供货放缓致业绩承压,云南省外市场持续开拓-230717

文本预览:
震安科技(300767)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 0.14-0.21 亿元,同减61.57%-74.38%;扣非归母净利 0.12-0.18 亿元,同减 68.50%-79.00%。 公司云南省外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订单对业绩增长形成一定支撑。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上半年归母净利降幅较大。 公司预计 2023H1 归母净利 0.14-0.21 亿元,同减 61.57%-74.38%;扣非归母净利 0.12-0.18 亿元,同减 68.50%-79.00%。2023Q2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0.10-0.17 亿元,同减 23.4%-55.0%;扣非归母净利 0.09-0.15 亿元,同减 40.3%-64.8%。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降幅较大。 主要客户供货要求放缓,公司发货同比有所下降。 2023 年上半年,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在一季度供货要求较缓,叠加个别项目客户要求延期交货,导致一季度发货情况同比有所下降。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转固,折旧及可转债利息费用增长较快,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并且新立项的研发项目投入增加也会导致研发费用增加,导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明显下滑。 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订单对业绩形成支撑。 1) 2021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使建筑减隔震强制性政策覆盖的范围大幅增加,减隔震市场需求有望随之扩容。 2) 震安科技作为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企业,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产能布局日益完善,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扩容。 3) 公司持续拓展云南省外市场, 2023Q1末云南省外收入占比已超 70%,市场开拓卓有成效。截至 2023 年 4 月 30日,公司主要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合同金额合计 12.09 亿元(含税),已发货金额 4.83 亿元(含税),业绩具有一定支撑。 估值 考虑下半年需求恢复情况仍有待观察, 我们部分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收为 10.1、 14.5、 21.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2、 1.8、2.6 亿元; EPS 为 0.49、 0.71、 1.04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震安科技-300767-供货放缓致业绩承压,云南省外市场持续开拓-23071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震安科技-300767-供货放缓致业绩承压,云南省外市场持续开拓-23071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供货放缓致业绩承压,云南省外市场持续开拓》研报附件原文摘录)震安科技(300767)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 0.14-0.21 亿元,同减61.57%-74.38%;扣非归母净利 0.12-0.18 亿元,同减 68.50%-79.00%。 公司云南省外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订单对业绩增长形成一定支撑。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上半年归母净利降幅较大。 公司预计 2023H1 归母净利 0.14-0.21 亿元,同减 61.57%-74.38%;扣非归母净利 0.12-0.18 亿元,同减 68.50%-79.00%。2023Q2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0.10-0.17 亿元,同减 23.4%-55.0%;扣非归母净利 0.09-0.15 亿元,同减 40.3%-64.8%。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降幅较大。 主要客户供货要求放缓,公司发货同比有所下降。 2023 年上半年,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在一季度供货要求较缓,叠加个别项目客户要求延期交货,导致一季度发货情况同比有所下降。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转固,折旧及可转债利息费用增长较快,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并且新立项的研发项目投入增加也会导致研发费用增加,导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明显下滑。 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订单对业绩形成支撑。 1) 2021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使建筑减隔震强制性政策覆盖的范围大幅增加,减隔震市场需求有望随之扩容。 2) 震安科技作为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企业,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产能布局日益完善,有望率先受益于行业扩容。 3) 公司持续拓展云南省外市场, 2023Q1末云南省外收入占比已超 70%,市场开拓卓有成效。截至 2023 年 4 月 30日,公司主要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合同金额合计 12.09 亿元(含税),已发货金额 4.83 亿元(含税),业绩具有一定支撑。 估值 考虑下半年需求恢复情况仍有待观察, 我们部分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收为 10.1、 14.5、 21.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2、 1.8、2.6 亿元; EPS 为 0.49、 0.71、 1.04 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