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恒力石化-600346-一季度扭亏为盈,行业景气度底部向上-230504

文本预览:
恒力石化(600346)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73亿元,同比增长12.31%;归母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减少85.07%。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519.83亿元,同比增长11.77%,归母净利润-37.68亿元,同比减少233.67%。2023年一季度营收561.54亿元、同比增长5.15%,归母净利10.20亿元、同比减少75.85%,环比提升127.06%。业绩拐点已至,看好炼化一体化装置的盈利修复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成本上行叠加需求疲软,2022年业绩承压。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宽幅震荡,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监测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101.2美元/桶,同比上涨43.0%;WTI原油现货均价94.5美元/桶,同比上涨39.1%。2022年公司炼化产品平均售价为5,790.45元/吨,同比上涨27.91%;PTA产品平均售价为5,335.93元/吨,同比上涨26.28%;新材料产品平均售价为8,931.86元/吨,同比上涨2.61%,产品售价涨幅低于原料,利润空间收窄,导致2022年业绩承压下行。同时,2022第三季度炼厂进行大规模检修,原料端库存损失加剧,使得利润进一步降低。 Q1扭亏为盈,业绩快速修复。2023年以来,成本端压力持续减弱,Q1原油平均进价为4,124.06元/吨,相比2022年均价下降16.47%,产品端价格持稳,Q1炼化产品均价为5,714.57元/吨,相比2022年均价下降1.31%,产品价差改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未来随着下游需求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 高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公司在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领域加码布局,截至2022年末,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已开始投产。2023年,45万吨/年PBS类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和80万吨/年功能性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在一季度逐步投产,此外,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4.4亿平方米/年锂电隔膜有望在年中开始投产。公司深度锚定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新材料赛道,不断延伸下游产业链布局,未来具备长期成长性。 估值 基于行业景气度下滑,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70亿元、113.96亿元、141.09亿元。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5元、1.62元、2.00元,对应的PE分别为13.8倍、9.8倍、7.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经济大幅下行;政策风险导致生产受限或需求不及预期等。
展开>>
收起<<
《中银证券-恒力石化-600346-一季度扭亏为盈,行业景气度底部向上-23050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证券-恒力石化-600346-一季度扭亏为盈,行业景气度底部向上-23050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一季度扭亏为盈,行业景气度底部向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恒力石化(600346)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73亿元,同比增长12.31%;归母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减少85.07%。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519.83亿元,同比增长11.77%,归母净利润-37.68亿元,同比减少233.67%。2023年一季度营收561.54亿元、同比增长5.15%,归母净利10.20亿元、同比减少75.85%,环比提升127.06%。业绩拐点已至,看好炼化一体化装置的盈利修复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成本上行叠加需求疲软,2022年业绩承压。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宽幅震荡,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监测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101.2美元/桶,同比上涨43.0%;WTI原油现货均价94.5美元/桶,同比上涨39.1%。2022年公司炼化产品平均售价为5,790.45元/吨,同比上涨27.91%;PTA产品平均售价为5,335.93元/吨,同比上涨26.28%;新材料产品平均售价为8,931.86元/吨,同比上涨2.61%,产品售价涨幅低于原料,利润空间收窄,导致2022年业绩承压下行。同时,2022第三季度炼厂进行大规模检修,原料端库存损失加剧,使得利润进一步降低。 Q1扭亏为盈,业绩快速修复。2023年以来,成本端压力持续减弱,Q1原油平均进价为4,124.06元/吨,相比2022年均价下降16.47%,产品端价格持稳,Q1炼化产品均价为5,714.57元/吨,相比2022年均价下降1.31%,产品价差改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未来随着下游需求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 高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公司在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领域加码布局,截至2022年末,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已开始投产。2023年,45万吨/年PBS类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和80万吨/年功能性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在一季度逐步投产,此外,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4.4亿平方米/年锂电隔膜有望在年中开始投产。公司深度锚定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新材料赛道,不断延伸下游产业链布局,未来具备长期成长性。 估值 基于行业景气度下滑,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70亿元、113.96亿元、141.09亿元。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5元、1.62元、2.00元,对应的PE分别为13.8倍、9.8倍、7.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经济大幅下行;政策风险导致生产受限或需求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