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中小盘行业点评:基膜优劣主导PET铜箔性能,双星新材竞争优势明显-220718

《国信证券-中小盘行业点评:基膜优劣主导PET铜箔性能,双星新材竞争优势明显-220718(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中小盘行业点评:基膜优劣主导PET铜箔性能,双星新材竞争优势明显-220718(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PET铜箔关注度持续提升,相关讨论频繁: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市场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锂电池电芯的主要材料,铜箔性能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影响大。PET铜箔有望在未来部分替代锂电铜箔,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技术革新总是会引领新一轮赛道景气度和牛股爆发,而在当前PET铜箔仍主要处于研发认证定点阶段,相关讨论亦在持续。
我们对PET铜箔替代表示乐观:目前复合铜箔相关设备厂的出货在增加,而且传统铜箔公司也在积极研发和测试复合铜箔,其核心在于下游电池厂对安全性、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无论是特斯拉的大圆柱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核心解决的还是上述两点。PET铜箔可以用材料突破来实现上述目的,产业链参与者群策群力,性价比高。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足够大增速足够快,产业链上下游在整体加速,近年来我国在加工业已有相当积淀,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也位于全球前列,我们倾向于乐观。
PET铜箔生产环节中,基膜制造的优先级高:新能源电池负极上使用的复合铜箔大多采用“PET基材+磁控溅射+水电镀铜”工艺,目前产业各参与方对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迭代及市场空间预估有所分歧。我们认为PET铜箔是个系统工程,三个环节都重要,目前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基膜和磁控溅射(不分先后)这两个环节的难度会更大,对成品的影响权重更高,其中基膜制造工序中对基膜性能的要求高,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KNOWHOW型PET基膜生产商稀缺。
基膜突破给双星带来巨大变化,竞争优势明显:国内新材料膜制造业起步较晚,因此行业目前同东丽这样的老牌公司的确会有差距,但光学级产品层面,国内公司产品完成进口替代甚至超越已经大踏步前行。PET铜箔所涉及的4μm基膜领域,国内较海外公司起步时间相近,未来谁能脱颖而出虽尚无定论,但国内厂商已经逐步具备相关的技术实力。
2019年双星新材基膜突破后一体化开发,公司盈利和终端产品开拓全面加速,我们对比A股6家新材料膜公司的盈利指标,无论从年度、季度绝对额还是环比趋势,都开始领先行业竞争对手。细分产品上,双星新材在4μm厚度的膜产品上一直保有优势,其4μm系列产品-信息材料用膜的毛利润水平过去一直保持在40-55%的区间,产品国内市占率接近50%,显著领先公司其他板块,产品的门槛不言而喻,而这也是双星在厚度接近的PET铜箔赛道被行业提及和逐步熟知的重要原因。
截止至2022年7月,双星产能已达到106万吨(基膜,其中新材料产线80万吨),5台美国应材磁控溅射产能5亿平,离线涂布面积3亿平,预计到年底将新增基膜产能近20万吨(按照调试完毕或将到1Q23),5亿平高效、环保的在线涂布产能,全面拓展下游终端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投资建议:科技股的本质是赛道、趋势,新产品替代的市场空间和弹性相对容易测算,如产品认证及定点顺利,相关产品的渗透速度会比较快。双星新材运营的成品膜一体化模式切入PET铜箔赛道具备强大的成本优势,当前公司新材料用膜利润贡献已经超过80%,过去三年业绩复合增速达到62.8%,未来继续保持高增长,目前公司市值对应2022年一致预期盈利的PE估值仅12倍,具备低估值高弹性属性,继续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产业升级不及预期,公司生产销售不及预期,公司研发成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