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海外密集加息预期下,国内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宽松-220220

《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海外密集加息预期下,国内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宽松-22022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海外密集加息预期下,国内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宽松-22022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若美联储鹰派密集加息并不是美国经济已经在疫情下走出来,新货币政策框架下长期平均通胀2.5%的容忍度提升与当前通胀水平自然也难以自洽,而是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明显跑在通胀曲线之后的补救行为。 既然是补救行为鹰派加息的节奏大概率应该是头重脚轻、左顾右盼,但预期管理压力将会明显前置。 我们倾向于美联储在3月份结束宽松后加息50bp以遏制通胀同比加速上升的局面,5月份和6月份有加息可能,但市场预期全年加息150bp过于鹰派,疫情后经济很难回到过去。 难以回避的是,美联储作为世界级银行货币政策的全球化影响明显,特别是在加息周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多采用跟随思路。 但是也需要注意,中美同样都是拥有独立货币政策的庞大经济体,22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是为了应对通胀,那我国货币政策自然也需要应对三重压力执行货币政策。 从货币政策功能上看,海外加息显然决定不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 从2015-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来看,我国确实没有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进行降息操作,但是在面对2018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时进行了三次降准操作,不过降准时间段上来看处于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尾部。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更强调以我为主,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三重压力,尽管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但并不决定我国货币政策退出宽松甚至是进一步放松,但是操作时间节点上,美联储加息前和中后端概率大于起始阶段。 宏观策略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底和金融底已经出现,因城施策地产信贷政策松绑也已经出现,宽信用预期正在加速升温,近期债市明显承压。 但是往前看,宽信用需要宽货币支持至少后者不会紧,否则信用宽松将导致货币供给不及需求上升利率会走升,这并不适用于当前的国内经济环境疲弱的情况。 目前来看,货币宽松已落地短期宽松窗口正在关闭,宽信用预期正启后续需要观察数据,中长期看仍需要进一步看财政+基建的组合能够承担稳增长的重任。 综合来看,我们对于价值蓝筹股占比更高的上证50指数期货表现不悲观。 21年12月份指数调整后成长股的权重明显上升且公募基金赛道较为拥挤,受地产调控影响价值蓝筹股权重明显下降,在板块调整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共同拖累了上证50指数表现,调整则是配置的机会。 节奏与风险点方面,展望3月16日FOMC会议,由于前期美联储未过多表态线索有限市场尚未进行交易,所以3月份的市场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缩表路径,市场风险对美联储货币宽松转向风险释放的不确定是在缩表而非加息,后续若有市场情绪释放,低位配置并持有策略可作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