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PMI指标超预期,国内经济有所改善-220301

《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PMI指标超预期,国内经济有所改善-22030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证期货-宏观经济报告:PMI指标超预期,国内经济有所改善-220301(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PMI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继续维持在荣枯线的上方,高于市场预期值49.8%。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保持扩张区间且恢复步伐加快,其中建筑业为57.6%,环比上升2.2个百分点;服务业为50.5%,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就本次发布的数据来看,需求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重新回归荣枯线上方,对PMI小幅回升形成有效支撑。 首先,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状况分化加大,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持续改善,小型企业季节性影响下发展偏弱、压力凸显,但从新出口订单和经营活动预期数据来看,小型企业已经出现改善的迹象。 其次,需求修复叠加上游供给削弱,推动产成品库存下滑,反映制造业短期潜在动能的指标有所回升;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抬高推动价格指数维持高位,同时购进价格高于出厂价格也使得企业盈利能力承压;受制于成本端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面临盈利水平的博弈,补库存的动力随之有所减弱,与此同时下游需求端的好转阶段性的促使现有库存消耗,库存指标同时下滑反映出主动去库存的行为。 最后,非制造业恢复加快,服务业、建筑业分项预期向好。 往后看,伴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推进,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将会逐步减弱。 尽管2月份新订单指数反映出的需求提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假期因素的推动,但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扩大内需措施的刺激下,国内需求预期向好。 同时,2月份生产扩张放缓更多的在于春节假期以及部分地区限产,因此在需求提振的前提下,生产端潜力或将逐步释放,反映到工业增加值水平来看或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但是,俄乌冲突演绎,全球通胀升温对大宗商品价格增添不确定性,进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预期带来扰动,小微企业或需要依赖更多的政策端扶持。 整体而言,2月份的PMI数据反映出国内经济预期向好,不过仍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的程度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