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基金投资系列专题(十三):债基研究(三)债基评价理论及方法-210804

《中银国际-基金投资系列专题(十三):债基研究(三)债基评价理论及方法-210804(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基金投资系列专题(十三):债基研究(三)债基评价理论及方法-210804(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篇报告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利率拐点以及债基定期财务报告披露的有限信息,对债基基金经理的各分项能力进行合理评价。 十年国债可作为债基整体评价的“近似锚”:各类型债券在市走势与投资策略存在一定差异,但仅利用债基披露的前五大重仓券相关信息很难做到对各券种核心指标的准确测算(甚至无法测算)。 观察发现,十年国债利率的走势基本代表了中高等级信用债利率的趋势,因此十年国债利率可作为近似且合理的“锚”用于统一代替各类债券的表现(不含转债)。 杠杆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判断在利率拐点出现的前后,基金经理是否能及时对杠杆进行正确的调整,并结合债基收益率拆解的“杠杆效应”分项排名分位数来对基金经理的“杠杆能力”进行评价。 利率债与久期管理能力评估方法:与杠杆能力类似,主要关注利率拐点前后基金经理对于利率债仓位与久期的操作是否正确。 即判断基金经理是否在利率下行区间正确地增配利率债并拉长久期;在利率上行区间是否正确地减配利率债并缩短久期。 我们在计算重仓券平均久期时并未区分利率债与信用债,具体原因请参见“债基评价体系理论基础”。 信用债能力评估方法:基金经理对于信用债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信用利差”扩大时,基金经理能不能及时提升信用债的仓位并进行有效的信用下沉,在“信用利差”收窄时能否及时降低信用债仓位并提升整体的信用等级。 由于不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对不同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统一,并进一步将信用等级换算为信用分数以进行统一口径下的比较。 具体统一口径方法与信用分数转化细节请参见正文部分。 为准确地反映基金经理的信用下沉操作,我们分别取不同评级机构对统一债券的最高评级与最低评级定义了“乐观情景”与“悲观情景”分别测算信用分数,进行了压力测试。 可转债能力评估方法:通过测算基金可转债配置比例与可转债指数(8841324.WI)的走势情况,结合经理增配可转债时可转债指数在对应时间区间的收益表现,综合判断基金经理对于可转债资产的配置水平和能力。 我们在介绍每一分项能力评估方法后都提供了相关实证案例,以方便投资者参考与理解。 风险提示本报告使用数据均为市场公开数据,不排除存在误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