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版)》点评:金融开放在落地,其影响几何?-180630

《兴业证券-《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版)》点评:金融开放在落地,其影响几何?-180630(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版)》点评:金融开放在落地,其影响几何?-180630(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指向金融机构开放时间表在推进。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正如4月政治局会议的部署,"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28日发改委、商务部公布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修订正是这一政策方向的落实,整体来看,2018年版的负面清单保留48条特别管理措施,相比2017年减少了15条。其中,金融行业的放宽准入是重点,包括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允许券商、基金、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51%,并且在2021年将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以史为鉴:日本金融开放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银行业务:外资占比不足5%;
投行业务:外资在承销业务中占比约30%;
资产管理业务:外资在零售端占比约10%,在机构端占比约30%;
衍生品业务:外资占有绝对优势。
日本经验:对公业务更易受到冲击。日本的金融开放中,内资金融机构的渠道优势以及文化优势,使得外资金融机构难以进入各类型零售市场,这体现在银行存贷业务、券商经纪业务、投资信托业务上,外资占比均不高。但相对而言,外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各类型的机构业务上,包括企业股票、债券的承销以及并购上(尤其是涉及到国际业务)、衍生品投资、资产管理中的被动投资。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国内外经济、政策形势超预期变化